苏立华认为,如果人们愿意更多地了解王西麟的人生,能够静心倾听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王西麟的音乐就像是寒夜星空下荒郊野外的铁笼里,一头流着鲜血的狮子无助的呻吟与间歇的咆哮,“也可以说,他的音乐是一个疯狂时代飞逝而去之后途中遗落的余音,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代冤死魂灵用生命雇用的代言人。也因此,我总觉得王西麟是活在人鬼之间,是人与鬼之间的信使。”
有时候会抱着一瓶醋泡大蒜猛吃
王西麟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怕”到不可理喻吗?“和他交往的这四五年来,我也许是唯一一个可以长时间听他诉说的人,他大多数时间是一个慈祥热情地人,有时也在我面前怒吼、狂叫、诉说,有时则抱着一大瓶醋泡大蒜猛吃”,苏立华说。
这么多年,王西麟最大的精神支柱可能就是她的女儿王颖。王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留学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获作曲博士文凭,2012年在世界著名的布兰登堡作曲比赛上获头奖,和女儿在一起切磋作曲是王西麟最开心和自豪的事。王西麟也和任何健康的人一样,向往青春,喜欢美酒美食。70多岁的人了,每顿饭吃下去的东西在1.5斤至2斤,大杯喝水,大口吃蒜。
在苏立华眼中,王西麟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性情中人,“2010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委托王西麟创作钢琴协奏曲,并于当年11月在巴塞尔和苏黎世举办专场音乐会。创作期间,王西麟多次邀请首演者陈萨与他见面,陈萨一是忙于演出,另外也听说过王西麟的脾气,害怕单独与他接触,王西麟为此写了几十封邮件,催促安排会面。
见面后,他和陈萨谈肖邦前奏曲的艺术价值,谈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最后才谈到自己的创作。陈萨是个性情中人,她很欣赏王西麟这种近乎于粗狂的直率,并被他的博学和思想打动。这次见面让王西麟的情绪稳定了很多。转眼到了瑞士的演出现场,第一天排练陈萨就把王西麟镇住了。从此,陈萨成为少有的被王西麟高度评价的青年演奏家。”
苏立华也知道,靠义卖收藏对帮助这位作曲家的确是杯水车薪,但是他的信念是,“通过我的举动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感化那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出资帮助,邀请以色列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这样世界上最优秀的乐团来录制王西麟的《国殇》,这部作品写得太好了,希望王西麟在有生之年能拥有一张自己这部作品的唱片,他应该被这个时代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抛弃。”(北京晚报/罗颖)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