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 相濡以沫
细节上的严谨与完美,是王音旋的“门规” ,也影响了学生们的一生。她教给学生们的,不光在专业技术上,还在做人品格上。王音旋和她的爱人金西合作过很多作品,金西的大部分女声作品都是王音旋首唱的。张桂林就是金西的学生,在上大学时就给金西伴奏,金西与王音旋对张桂林的影响很大, “做人做事,认真、较劲。多次到电视台去录像录音,金西的不少作品是我们的乐团在演奏,那时不像现在是分轨录音,都是一次性合成,金西对待作品极为苛刻认真,录了一遍又一遍,连录音师都觉得不能再好了,已经可以了,但金西还是提出不行,需要再录。这样磨出来的作品非常细腻、非常到位的。所以他的作品你现在听来也完全不落后,仍然有着浓郁的山东地域风格。不像现在有的民歌,地域特色已模糊了,‘千人一面’ ,没有嚼头。 ”张桂林谈到。
“金老师对音乐要求特别严格,我觉得王老师严谨细致的作风是受金老师影响。 ”王世慧认为。张桂林和王世慧都不约而同说起这样一个细节:金西身材瘦小,平时很文雅,但排练的时候特别认真,一瞪眼大家都害怕。在录音的时候,王音旋有一点技术上达不到的问题,金老师都会当着众人不留情面地批评。“但两人的感情却特别好,王音旋老师对金西老师特别尊重和崇拜,我觉得金西老师就是王老师的精神依托,他们几乎同时参军,合作了一辈子,这种情感上、精神上的默契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王世慧谈到。
扎根民间 特色鲜明
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的李云涛教授2000年接受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的“迎接新世纪——齐鲁风大型歌舞晚会《谁不说俺家乡好》 ”的音乐创作任务。李云涛回忆说,当时在确定山东风格优秀创作歌曲时,由于策划组诸多成员观念不同、视角不同,颇费了一些周折,但最终确立的标准是:经典、有代表性。于是确立了《我的家乡沂蒙山》 《微山湖荡起采莲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我唱家乡美景多》 《山东,我可爱的家乡》 6首歌曲,由他负责组合、编配并录音。当李云涛拿到这些作品的原稿时,一个现象让他陷入了沉思,那就是这6首作品中竟然有4首出自于金西一人之手。“这个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它充分体现了金西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功底,全面扎实的音乐技能以及广博的文化素养,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李云涛表示。
2007年7月,在金西去世7年以后,李云涛收到了王音旋馈赠的《金西创作歌曲集》和《名家演唱金西创作歌曲集》的CD唱片,这为他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金西的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翔实的资料。 “金西的艺术实践和成就,在当代山东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有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他的音乐作品扎根于山东民间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而其创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天然感悟力,天才的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一生对音乐创作的不懈追求,用自己多年的音乐积淀化作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语言来进行音乐创作的功力。 ”但在李云涛看来,就是这样一位成就显著的作曲家,至今并未受到学界的关注。
生活俭朴 为人低调
在王音旋的告别仪式上,山东艺术学院迟清泉教授为王音旋做了一副挽联: “一生苦菜因空绝,三界甜旋永绕存。 ”这是对她一生的概括。“王老师的生活特别简朴,平时就吃窝窝头、南瓜,穿着更别说了,现在搁在农村都算差的。我们为老师的遗体送行时,找件像样的新衣服都难,只有一条衬裤是新的。她的衣服,几乎除了灰色,就是黑色,而且都是穿了很多年的衣服。 ”由于都住在山东艺术学院里,王世慧对老师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老师在吃穿上实在太不讲究,不久前去看望她时,正好是晚饭时间,她和照顾她的保姆两个人就吃一盘炒青菜” 。“不给组织添麻烦”是王音旋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离休干部,王音旋的医疗费可以全额报销,但是她想的却是怎样给国家、给学校省钱。王世慧回忆说:“老师为了省钱坚持不肯住院治疗,但是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上楼都困难。最后,学校为王老师提供了一间平房,她每周往返几次到医院接受治疗。 ”
王音旋去世后,回忆起老师的一生,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所有哀乐都无法概括老师的一生, 《苦菜花》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 “我的老师就是一朵‘苦菜花’ ,我现在真不敢听这首歌,歌声一响,我就止不住放声哭。我的恩师从小没有父母,是要饭长大的,年老又被病魔折磨了十年时间,她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不能犹豫,不能含糊。 ”王世慧说出了学生们的共同心声。(中国艺术报/张悦 张成)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