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雕塑家
作为一个在国际合唱界卓有影响的指挥家,娅伦的指挥热情奔放、潇洒细腻,独具风格,受到许多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称她为“声乐雕塑家” ;世界合唱联盟主席罗易斯·萨尔斯曼把她誉为“极富表现力的指挥家” 。
娅伦在蒙古族合唱艺术的民族化,训练方法的科学化方面还进行了有益探索。1993年合唱团赴香港参加“中国音乐节”。同年,应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邀请,在台湾的6个城市巡回演出,这是大陆第一个成人合唱团赴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994年以来,她多次应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邀请,在该团指挥《银色月光》《永远的王洛宾》等音乐会,受到赞扬。1996年8月,她率领内蒙古青年合唱团代表中国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节”演出和学术讲座。1997年8月,她率领内蒙古青年合唱团赴西班牙参加第29届托罗萨国际合唱比赛,荣获第三名。所指挥录制的《吉祥欢乐》等24首合唱,选为中央电视台与德国、日本、美国等60多个国家电台的交流节目。
1994年以来,她多次在音乐会上指挥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中央民族歌舞团合唱团、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湖南歌舞剧院合唱团等。1996年,她率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代表我国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合唱研讨会 ”。
1998年,娅伦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合作,举办“布兰之歌”个人音乐会并完成了论文《论蒙古族合唱艺术》,成为我国第一位合唱指挥硕士。1998年,应邀赴美国参加“巴哈艺术节”并参加巴哈专家”赫尔穆特瑞林指挥大师班”。同年,赴瑞典参加“欧洲冬季音乐节”。
1999年,娅伦应邀代表中国艺术教育杰出女性,在美国纽约、米尼阿普勒斯等城市进行了交流。2000年,率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赴奥地利参加“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荣获三项金奖。随后,赴荷兰参加“国际和平艺术节”; 2001年,率该团代表中国赴柏林参加“亚太文化周”;2002年,率中央民族歌舞团合唱团参加“2002年中国合唱节”,荣获金奖; 在“2002年中国合唱节”上,合唱团荣获金奖。2004年,娅伦率哈尔滨歌剧院合唱团附海南参加中国合唱节,荣获一项金奖,两项银奖。2005年她率厦门大学学生合唱团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国际合唱比赛上,获金、银奖项。
娅伦是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惟一的女生;她还是蒙古族第一个女指挥家;她更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硕士学历的指挥家。娅伦的体内流淌着如此正统的“科班”血液,她的青春也无私地奉献给了蒙古族合唱事业。
2008年,她倾注全部精力,推掉了几十场演出,创办了内蒙古少儿合唱团。
2008年8月,内蒙古少儿合唱团成立(内大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招收都是小学刚毕业的学生,合唱团75个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娅伦亲自下到牧区一个一个挑选、面试招回来的。“遇到家长不支持、学校不放人是常事。当时谈好了,后来又反悔。家长担心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这两个班属于中专,家长怕我们光练歌不教文化课,孩子岁数又小,没有人监管会学坏。” 娅伦说她是个执着的人,以招生为例可见一斑。“发现苗子学生,我会穷追不舍地直到把这个学生招到团里。反复给家人做工作,甚至不惜动用个人关系请政府和学校帮忙做工作。”
娅伦对学生的管教是极其严格的。“我们这两个班学生的文化分数在全区蒙语教学学校里是排第一的。哪个学生不学文化课,我就端个小板凳坐在他身边,陪他学,哪个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我就一边自学心理课程,一边开导,我现在被这些孩子磨练成全才了!”娅伦笑着说。
娅伦从头到脚的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学生头发长了,娅伦帮着理发,就连学员脚脏了,娅伦也管。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在家里还用功,还有出息,悬着的心就都放下来了。如今团里学生最小12岁,最大18岁。今年的毕业生中有17人考到了美国肯塔基大学,4人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