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刚刚拉上帷幕。以分会场形式加入艺术节的无锡,此次成功引入多台世界经典剧目,从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德国德累斯顿男童合唱团的《秋天的童话》,广大市民得以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最优美的芭蕾舞、最动听的童声合唱,这样的场景,以前是不敢想的。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中坦言,“像蒙特卡洛芭蕾舞团这样的百年名团,以前我们有钱都请不来。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芭蕾舞团,培养出的芭蕾大师几乎垄断了全球舞坛。他们对演出城市非常挑剔,内地只到过北京、上海、广州,这次能来无锡,冲着的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这块金字招牌。”
不但请来了难得一见的世界经典,无锡本土的艺术工作者还能在家门口与国际一流院团合作演出。艺术节期间,无锡的山禾合唱团就和德累斯顿童声合唱团同台演出了《茉莉花》。作为一个来自民间的业余合唱团,能和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德累斯顿童声合唱团同台,让团长徐佩华有一种被馅饼砸中的“兴奋”,“音乐是相通的。对我们来说,在家门口对话世界经典是一次难得的音乐体验。”
借力上海,主动接受辐射,让无锡有了更精彩的文化舞台。就内地演出市场而言,国际一流的演出院团往往会选择京上广这样的大都市,很难停留在无锡这样的二线城市。“路过的城市”如何留住精彩?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了”,无锡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负责此次分会场演出策划的何承志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上海本地的文化盛典,还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艺术节,档次非常高。无锡借助这样一个比较高的平台融入进去,不仅能提升本土老百姓的鉴赏水准,还能整合资源,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次在无锡分会场上演的,都是上海国际艺术节好中选优的精品之作。艺术节40多场精品演出,无锡精选4场放在无锡大剧院。一位观众由衷感慨,“以前,无锡人看世界经典演出,要么去上海,要么到南京,如今,政府借助艺术节引入很多经典剧目,反而周边城市要来我们无锡看演出了!城市有品位了,我们无锡人更有面子了!”
把世界经典请到家门口只是第一步,如何降低门槛,把更多的老百姓请进剧场,是对政府的大考验。无锡将惠民放在首位,用文化事业费对演出进行补贴,实施低票价,确保每场演出80%的门票价格在280元以下。“优惠的幅度还是蛮大的,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高水准演出,外地的票价起码要卖到1000元以上。”无锡大阿福文化公司经理夏吉平告诉记者,“政府这次除了自己引进演出外,还以补贴的形式鼓励我们民营团体引进剧目。”与上海联合引进剧目,成本至少降低一半以上。此次艺术节,大阿福文化公司就承办了《南北笑星大会演》、《孟广禄经典剧目专场》等多场演出。
在借力国际舞台的同时,无锡也在做大地方文化特色,打响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何承志告诉记者,开幕式演出《天下民乐汇太湖》汇集了两岸四地、东南亚等地最优秀的民乐团体。民乐是无锡的品牌,太湖边不仅有阿炳、刘天华这样的演奏大师,更有民乐理论、作曲、乐器改革等各个层面的民乐人才。借力国际舞台打响本土民乐品牌,对无锡来说是一着妙棋。既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去年,无锡演艺集团就送了《绣娘》《二泉映月》两部剧目前往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集团董事长刘仲宝告诉记者,“亮相上海大舞台,在把无锡本土艺术展现给世界的同时,对本土演员也是一次开阔眼界、历练艺术的机会。”在上海演出后,《绣娘》就接到了50多场订单。在刘仲宝看来,融入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但能打响剧目知名度,更是一个向国内外顶级舞台人才交流、学习的机会。“现在打造剧目,都讲究整合资源。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一流艺术人才,这才有机会邀请他们加入我们新剧目的创作。”
承办艺术节分会场,不仅要让市民当观众,更要让他们参与进来,亲身触摸文化的精彩。本届艺术节,无锡动员了上百支群众文化团队,搞了2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从“家家麦克风”K歌大赛到“激情周末”广场文艺展演,老百姓走上舞台唱主角,与此同时,无锡还邀请了巴西凯迪卡舞蹈学院艺术团、以色列“银”现代舞台等国际艺术团队,以民族风情广场展演的形式,深入无锡大街小巷,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异国风情,触摸艺术之美。(新华日报/董晨 沈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