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男 汉族,1988年4月出生,花儿歌手。13岁开始学唱花儿,掌握上百种花儿曲令。马全的歌声植根于人民中间,他的歌声纯真而无做作,通透而无杂音。歌声如人,马全年龄虽小,但他来自最基层,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水和鱼一样不能分,因此,他无论出名与否、演出报酬多少,都把为大众唱“花儿”放在首位,从不争名争利,因而深得大家的喜爱和尊重。2009年获青海省首届“花儿”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唱家”称号;2012年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总决赛中评为原生态唱法第十名;2012年巴黎《中国文化周》获银奖;2013年获西北音乐节民歌大赛金奖;2013年获全国花儿大赛(甘肃河州)专业组金奖。
舞蹈(2人):
刘淑清女,生于1966年4月,汉族,中共党员,青海省舞蹈家协会理事,现任青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在从事舞蹈工作以来,坚持“三贴近”原则,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遵循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热爱少儿舞蹈教学事业,工作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保各项教学任务质量,以自身心血为青海少儿舞蹈艺术事业发展和繁荣默默奉献。她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勇于开拓创新,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顺应新时代,她有丰富的少儿舞蹈教学经验,认真做好少儿舞蹈教学,多年致力于民族舞蹈教学和民族民间舞,她培养的学生先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西北民院、南京艺术学院。成功策划、组织、编导多次大型专场晚会,使得该单位的少儿舞蹈工作月月有起色、年年有创新。她编导的舞蹈《快乐的女兵》、《泉边的阿娜》、芭蕾舞《新编红头绳》等20多个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项。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少儿舞蹈教育事业和培训工作,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了这片高天厚土上,为青海少儿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普布永措,女,藏族,1966年生,现任玉树州民族歌舞团舞蹈队队长,玉树州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演员。业务专长舞蹈编导,该同志长期在玉树艰苦地区工作,坚持学习,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深入生活潜心创作,2010年参与编导的舞蹈《热巴古韵》获得山花奖入围奖,《雪域欢歌》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参与编导的大型歌舞剧《玉树不会忘记》获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
美术(2人):
张维宁 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师、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委员会委员。
张维宁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美术雕塑专业的研究与创作,为青海美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勤勉敬业、辛勤耕耘,用优秀的作品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情讴歌国家繁荣富强与民族团结进步,真情描绘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艺术实践中倾情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青年自学成才标兵”荣誉称号。在担任第四届、五届美协副主席以来,履行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抗震救灾等美术公益活动和文化下基层惠民活动。荣获青海省政府第六届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奖,并入选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获青海省美展一等奖。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六届、八届、九届、十一届全国美展;首届、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第二届、三届、七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80周年全国美展。
郑康乐男 汉族1957年12月出生,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踏实工作,甘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以艺术启迪智慧”,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为和艺术水平,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境界,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辛勤耕耘,以可喜的业绩和高尚的师德深得学生、同行的喜爱和尊敬,在省内美术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青海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多次被青海师大党委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品曾荣获青海省第十届运动会会徽、奖牌设计一等奖;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展览”;采用为青海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及招贴画;获青海省第六届版画作品展览三等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