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人):
石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青海油田。
石力同志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自觉植根人民、感恩人民、服务人民,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多次策划、组织、开展油田系统文化艺术活动,传承柴达木石油精神,使油田文化展露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变化。
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优秀奖,首届兰亭奖书法展获奖提名,“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大展铜奖,中国石油第三届文化大赛金奖。20余次入选全国各类书法展赛。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五、六届优秀作品创作奖、全国石油系统“德艺双馨”标兵、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李炳筑,男,汉族,1972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李炳筑同志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践行文艺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为和艺术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艺术方面,还是为省内书法事业的普及推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青海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品获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册页展三等奖,中国书协教学成果展优秀作品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扇面展提名奖,全国第二届CCTV“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20余次入展全国各类书法展赛。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六届文艺创作奖,全国“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摄影(2人):
冶青林,男,藏族,1964年10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参加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玉树州书画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玉树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多年来,冶青林自觉投身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伟大实践,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凭着对藏区家乡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脚步踏遍了整个玉树地区,透过他的镜头我们能够亲切地感受到他热爱乡土、关注民生、倾心环保的赤子情怀和人文精神。他的作品《阳光下的海鸥》在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办的“鸟的天堂”国际艺术节摄影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010年“4.14”玉树地震5分钟后就拿起相机拍摄了上千张图片。在断电断网信息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想尽一切办法把白天拍到的所有实情照片上传到他的《网易青林摄影博客》里,用上千张图片第一时间详实告诉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于玉树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情况,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与依据。当时他上传作品后,有很多门户网站想独家代理、有图片商想买断他的作品、有国外知名媒体想高价刊登,但他都谢绝了。以他的政治立场和一个摄影人的责任,为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玉树地震灾区。鉴于他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积极表现,2010年7月被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摄影家协会授予“2010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师”称号,同年12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2010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称号。
葛玉修,男,汉族,1953年12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12月参军,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海金融摄影协会主席。
该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摄影文化在环保领域中的独特作用,开创了摄影文化的新天地。他1978年起自学摄影,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1600余幅(次)图片在80余家报刊和网站发表,220余幅作品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撰写了150余篇反映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的文章。自1995年以来,他自费前往青海湖200余次、三江源21次、可可西里9次,拍摄图片10万余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野生动物的栖居状态,展现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美丽多姿的群像,并倾尽全力呼吁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2003年,为唤起全社会保护普氏原羚的热情,他发起创办了青海省第一个民间生态环保网站——“青海青”。为了扩大影响,他充分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环保理念,将一己之力变成公众行动。葛玉修关爱生态环境的做法,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美联社记者也对他进行了电视采访,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一个人能为生态环保做多少》,先后在美国CNN、英国BBC播放。凤凰卫视《地球宣言》视频栏目专题报道了葛玉修为环保而不懈奋斗的事迹。2011年6月,葛玉修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八部委评选为“2010—201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成为青海省、全国金融系统、中国摄影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2013年4月22日“世界环境日”,葛玉修被世界绿色经济协会授予“地球绿肺天使”,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7人之一。工作之余,他近年来应国内外多家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邀请开展了307场摄影•环保讲座,取得非常好的社会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