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听音乐全部收费存在时间进度计划的说法被否定。前不久,北京市版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数字音乐还不会采用全部收费的方式,但付费下载可以成为音乐网站经营服务的方式之一,版权部门将支持这种方式的建立。”
实际上,在为听众提供音乐服务方面,一些企业在盈利模式上已经有了新的探索。目前,多米音乐的付费服务分为包月和单曲收费两种方式,豆瓣FMPRO以包月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无广告收听和高音质下载服务,而QQ音乐也采取用户付费成为绿钻之后享受类似服务的模式。虽然收费较低廉,但这已经是现在消费者从免费收听、下载音乐向收费阶段过渡时期所能承受的较高收费水平了。
然而,对于在线听音乐收费一事,很多业内人士并不十分关心。他们关心的仍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产品,以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产品体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积累更多的黏性用户是当前网络音乐厂商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需要完善的产业链
过去几年,关于网络音乐收费的问题屡屡被各方谈及。在去年12月举办的2012音乐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卢建曾表示,探索付费模式是未来我国音乐发展的惟一道路,如果再不建立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整个中国音乐产业将面临崩溃。
实际上,近年来,音乐制作方、唱片公司、网络音乐内容平台商都在为数字音乐收费努力。从网络音乐内容平台商来看,2012年10月以来,以百度、腾讯、酷我、酷狗、多米、虾米为首的网络音乐企业相继推出以正版付费音乐为目标的产品整合和战略布局,希望通过多家企业共同努力搭建一个良好的中国网络音乐用户付费的行业环境。
据了解,目前网络音乐企业变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以QQ音乐、多米音乐、豆瓣FMPRO为代表的会员增值包月收费模式;第二种是以酷我音乐、酷狗音乐为代表的网页游戏联运变现模式;第三种是以百度音乐为代表的广告收入变现模式。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免费在网上收听、下载各种音乐,很少有人顾及这些音乐的来源是正版还是盗版。从收听效果上看,盗版和正版的音乐品质也相差不大,这也是用户习惯免费的原因。“从这个角度上看,对于网络音乐,用户可以‘买单’也可以‘不买单’,而买不买只是取决于用户的付费意识,这种建立在意识上的商业模式和一栋建在沙滩上的房子有什么区别?”在近日一场有关网络音乐产业的交流活动上,知名媒体人胡思客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在他看来,我国的网络音乐产业链条目前还没有打通。
胡思客所说的产业链没有打通是指过去几年音乐的内容方、渠道方和硬件设备供应商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说,过去卖音响的厂商只管卖音响,不会理会消费者拿它是听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但实际上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内容的消费带来音响等硬件设备的消费,硬件设备的普及又带来内容市场的繁荣。此外,产业链条上的其他各方也仅仅是从各自立场和利益出发。“单纯‘听’音乐的需求在互联网上已经消化完毕,如果还想在音乐领域有所作为,应该致力于提供比‘听’更好的音乐体验,而在产业链条没有打通之前,收费将是无源之水。”胡思客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收费下载或者付费订阅所能产生的价值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更不能指望从这一次的“收费”里获得什么裨益。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遇
纵观我国音乐产业走过的历程,从黑胶唱片到磁带,从磁带到CD,从CD到网络音乐,实际上,每一次音乐源形式的变化都会带来音乐制造业的革命,每一次革命都蕴藏着巨大机遇,而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机遇接踵而来。
根据文化部最新发布的《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线音乐市场和无线音乐市场的用户规模已分别达到了4.3亿和7.5亿。并且,很多用户已经开始直接通过手机下载音乐,而且也乐于尝试付费行为。除了价格不贵的因素外,能够获得高品质的视听享受是这些用户愿意付费的重要原因。
今年初开始试水付费下载的多米音乐就尝到了甜头。多米音乐总裁石建平表示:“手机音乐能够成为网络音乐收费的突破口,但需要增强手机音乐的社交化功能,让用户有更多的交流分享,加深用户的音乐体验感,用户才有可能为适合个人需求的音乐内容或服务付费。”
网易也在近期推出了云音乐产品杀入网络音乐市场。“移动互联网结合社交是音乐行业的一场变革,同时更是新机遇,将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形成新的音乐生态圈,孕育新的商业模式。”网易音乐高级总监王磊表示。音乐的传播、体验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成为音乐体验的主要方式,同时音乐的社交属性凸显,用户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核心要素。
业内评论人士张书乐认为,这些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互动音乐社区,以社交为核心的K歌服务模式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但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付费的可能。“在传统互联网上,网络文化产品如数字音乐不可避免地被盗版和山寨所困扰,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些问题已经有破解之道了,且无论你的智能手机是否越狱,内容付费都会发生作用。”他说。
另据《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18.2亿元,比2011年的3.8亿元增长了379%。此外,无线音乐市场规模也稳步增长,全年市场规模达到了27.2亿元,同比增长13.3%。
软硬结合是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为了获得极致的音乐体验愿意付费,但要获得这种极致的音乐体验不光要有“高品质”的音乐,更要拥有较好的播放设备。“有没有可能制定一种行业认可的标准让大部分软件和硬件的提供者遵循,有没有一种既便携又能与手机共存的播放设备可以播放高品质的音乐内容?”而这正是网络音乐产业链各方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大多数业内人士认定,软硬结合是网络音乐未来发展的趋势。
不过,对于如何软硬结合,目前大家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方向,在近日举办的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展览现场中,一家厂商展示的一款设备很受推崇,也许可以当成未来软硬结合的雏形:一个云端、管道、终端一体化的播放设备,该设备采用DRA格式将音乐源高保真压缩,以较小的内存还原最原始的音质;没有屏幕,联网后通过智能手机App来控制,从合作的几个云端音乐内容方获取音乐。
也许未来的网络音乐就是这样:通过软硬结合提供黑胶般的音乐源,并且在便携的硬件终端上展示出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这种差异化的服务“买单”。不过这仍然需要市场培育,让听众明白“听”音乐和“欣赏”音乐是有差别的。(中国文化报/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