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西·才让旦(资料图)
一个人独行,身后留下的是沧桑的足迹,在与天地人的融合之间,沉淀下的是智慧的沙粒。
第一次见藏族音乐人热西·才让旦,是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玛梅朵艺术中心。他着藏族传统服饰,神情庄重,双腿盘坐,为对藏族音乐感兴趣的在场观众清唱了藏传佛教音乐,声音悠扬,传递出静穆神秘的音韵之美。
“其实,藏族的宗教音乐是神授下来的。 ”热西·才让旦的这句话,您或许不太赞同,但他的解释却道出了藏族僧人哼唱的一个秘密:“僧人们聚集在一起,在念诵中慢慢进入一个状态,那种状态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找不着的。它带有一种气场,只有现场的僧人们能感受到,就好比摇滚音乐人那种非常兴奋的状态,练太极的人更能理解。 ”
这位曾经为了找寻心中的音乐理想、毅然放弃可能为自己带来美好前程的中央民族大学学位的音乐人,给自己的人生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收集整理藏族民间音乐。在起点,是他孤独的远行,对家人、朋友没有过多的言语;在终点,他没有任何宏大的目标,只是希望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 。
迷茫中寻见贝多芬之光
斗转星移,时代更替。文化好像大海的浪潮,一波带来新鲜的海洋生物,一波又带走时间累积的过去。古老的文化艺术,经受着自然的洗礼。当那一段段由山川地貌、民族民俗所塑造出来的音乐远走的时候,是挥手告别,还是给它们留下一个剪影?对于热西·才让旦来说,答案是后者。
1999年之前,热西·才让旦只是甘南藏族玛曲县文工团的一名普通歌舞演员,他甚至不会说汉语,去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听课,吃饭、出门都得有懂汉语的朋友帮忙。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在1999年以藏语笔试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进修声乐。然而,梦想中的西式音乐教育让他感觉越来越迷茫。
“我学的音乐不是我想象的感觉,我内心的音乐不是那些西方发声。 ”热西·才让旦将梦想与现实远离的原因归结为文化的差异:“理解西方的音乐需要西方文化修养,而我是在藏族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钢琴不像弹拨乐器,我的手指接触琴弦时感觉很贴合,而琴键是有距离的,击键的声音总进入不了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