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萨 1979年11月出生于重庆,1996年获得伦敦乔凯音乐学院奖学金学习,之后就读于汉诺威音乐学院。2000年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4名。2005年获得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水晶大奖。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25日落幕。作为音乐节的推广大使,钢琴家陈萨之前曾到东城区特教学校为自闭症的孩子演奏,而后她又回到大剧院音乐厅与吉顿·克莱默夫妇合作了一场室内乐音乐会。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陈萨说自己一年的演出场次控制在60场。这在独奏家动辄上百场演出的当下,显得有些另类。余下的时间里,陈萨想做的事情很多,阅读、看展览、野外徒步……在她看来,这些爱好与音乐并非没有联系,可以变成另一种能量,注入到演奏中。音乐,是她了解人生最重要的渠道。
特教学校 非常吵,但是很开心
新京报:上回你说每次和克莱默演出的时候都会有坐过山车的感觉,这次有吗?
陈萨:有,绝对有,但毕竟是演奏古典音乐,有一个骨架子在那里,完全颠覆是不行的。但演出中很多腔调、语气都有些小火花。这是我们这次演出的第二场,合作上更默契了。
新京报:结束之后有没有讨论一下?
陈萨:结束很累了,但我们还是回顾了几个地方。这次加演的两首都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在台上时还商量先加演哪首。我说皮亚佐拉应该放最后,因为这首曲子特别让人流连忘返。
新京报:很多人觉得当天观众很吵,你感觉到了吗?
陈萨:我觉得有一点吵,也有一定的准备。我很高兴有那么多人来听,不管是为什么,哪怕是第一次来听,能在听的过程感受到乐趣,那也是我们做的善事。而且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你没有其他选择,我尽量享受音乐,不被干扰。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