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而故事中伯牙抚的琴就是一把古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长达3分钟的古琴演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这种古老的乐器,而这把名为“太古遗音”的唐琴仿品就出自王鹏[微博]之手。十几年间,他不仅坚持依照传统的制作工艺斫琴,还按古法创作复原了“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太古遗音”亮相奥运开幕式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伴随着悠远的琴声,一幅画卷徐徐展开,青年演奏家陈雷激携师旷式“太古遗音”奏响天籁。这一幕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古琴的诗意和禅意,而这把古琴其实就诞生在王鹏之手。
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位于大兴区魏善庄镇,是王鹏工作的地方。2008年5月的一天,“钧天坊”来了两位客人,一到这里,就在众多古琴面前品评着,若有所思。原来,这二位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的成员,他们希望在开幕式上加入古琴的元素,所以来“钧天坊”挑选“演员”。两人最后选中了这张师旷式“太古遗音”古琴。
名为“太古遗音”之琴本为唐初期贞观年间制造,现收藏于中央音乐学院,至今仍能发出清悦的声音。起初奥运会开幕式组委会计划用这张真正的古琴进行演奏,但却担心这件千年文物经不起颠簸与风吹日晒,所以导演组决定寻找一张当代的古琴仿品。这便有了二人到“钧天坊”挑琴的一幕。
上好古琴须多年打磨
在王鹏看来,琴不单单是乐器,还是传世的艺术品。原因就在于普通的乐器可以批量制作,用坏了可以换,但古琴却不同,制作一把上好的琴,有时需要很多年。制作古琴必须用传统的技艺手工制作,包括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十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唐代著名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把斫琴经验总结概括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历代制作古琴首重选择良材。琴材以几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为最佳,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缺陷的梧桐或杉木制作,以质地坚硬的梓木等木材为底板。
古琴造型优美,已见琴式记载达五十多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有仲尼、连珠、落霞、伏羲、神农等式样。而琴的发音主要来自于面板与底板所构成的共鸣箱,因此,面底之间的厚薄及内部槽腹的处理方式就尤为重要。不同面底板相结合所产生的微妙音色变化,是历代琴人在不断操弄与斫琴之间验证所得。
古琴木胎完成后,由大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将鹿角霜分别制作成80、120、200等不同目数,分别刮到琴面上,灰胎在琴体上要刮很多遍,从80目的鹿角霜一直要刮到200目。灰胎的干燥期比较长,刮一遍灰胎要干燥十天左右才能达到表干的状态,然后继续刮第二遍,如此需要刮到20多遍。灰胎刮完后要自然存放约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彻底的干燥。
上古琴的七根弦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先上五弦,目前五弦定为国际标准音高A。五弦定准后,依次六、七弦,先后缠绕在琴背后一边的雁足上,然后再上一、二、三、四弦,缠绕在另一雁足上。琴弦上好,意味着制作工艺已经结束。所以,制作一张琴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尽管工艺复杂,但王鹏认为比起制琴工艺,“心法”的修为更为重要,只有心法和技法相结合,才能使古琴的演奏上升到较高的境界。
斫琴梦从租用仓库开始
说起王鹏制琴那最早要算是他17岁的时候了。那年,他出人意料地做成了一把吉他,虽然吉他的音质不是很精准,但在上世纪80年代,抱着吉他在校园唱歌是件极为时尚的事情,王鹏也因此成了“明星”,每天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弹着吉他,唱着《童年》、《校园的早晨》……
高中毕业那年王鹏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古琴制作专业,当他第一次触摸古琴的时候,那空灵、飘逸仿佛天籁之音的琴曲,震撼了他。1990年王鹏在沈阳音乐学院毕业,被分到北京民族乐器厂工作,满怀信心干劲十足的他刚一进厂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厂领导考虑到制作古琴没有市场,决定暂不生产古琴,王鹏被安排到技术科,负责处理解决古筝等其他乐器的技术质量问题。如此一来,王鹏的专业算是派不上用场了。
而后下海的王鹏,用厂里扔掉的木头做成木制饰品和木雕到市场上去卖,做起了和古琴制作毫不沾边的工作。直到自己的恩师赵广运的来访才点醒了梦中人,恩师的鼓励也让王鹏重拾了制作古琴的信心。从选材、造型、槽腹、合琴……每一道工序王鹏都格外认真,就这样重操旧业后的第一张古琴终于面世了。那是一张浮雕式不对称的古琴,虽然是不对称的古琴造型,但它整体又是和谐统一的。为了进一步潜心研究,王鹏在大兴租了一个面积较大的仓库,装备了制作工具与专业设施,并取名为“钧天坊”。
如今的“钧天坊”早已不再是仓库的模样了。它已经成为一个占地两万平方米,拥有古琴制造车间、技艺精湛的斫琴师、装饰古雅的琴室以及专业古琴录音棚、音乐厅的产业基地,在“钧天坊”一年至少会培养出120位学生。
让古琴融入现代生活
“万变不离其宗。创新不能守旧,但也不能脱旧。”王鹏认为,不能因为创新就将工艺简化,违背古琴的制作原理。更不能因为传承就一味守旧,不敢汲取古人的经验、推陈出新。他先后修复了唐代“九霄环佩”、宋代“龙吟虎啸”、“虞廷清韵——復古殿”等百余张历史名琴,还依古法创作复原了“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创造了许多种别致新颖的琴式。
古琴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鹏斫制的古琴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卡耐基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奏,他的古琴同样在电影《赤壁》等影视作品中展现锋芒。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影响力的扩大,“钧天坊”已不再局限于古琴生产销售和制作技术的传承研发,目前,古琴演奏技艺的交流和师资培训、国内外重大古琴音乐会组织和策划、古琴文化图书的出版、古琴音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古琴文化遗迹的恢复、古琴生态博物馆以及古琴会馆的设计指导等项目正稳步开展。
王鹏有一个大的构想,希望可以围绕钧天坊目前所在的南中轴路,打造一个以古琴为龙头的中轴文化区,在正在筹建的首都第二机场周边,建造琴、棋、书、画、香、诗、茶、花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让从机场出来的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具有浓重商业味道的广告牌,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外来宾可以通过进入北京的第一道大门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钧天坊也将同其他传统文化一起将这一区域发展成为北京的符号。(北京晨报/荀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