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从2004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视唱练耳评委,现在已经是总评委了,给我们讲讲做评委的心得?
赵易山:青歌赛是国家级的比赛,由国家电视台出品,其赛制、层次都是最高的,本身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输送人才。我承担的职责,一是传播专业音乐领域的文化常识,二是考察选手音乐表现力。视唱练耳不仅是专业音乐人必备的素质,普通观众也具备这种能力,所以我们在点评中会多讲解一些。
就表达方式而言,评委可以很厉害也可以很平和,言辞犀利抑或真诚委婉,如果都是为了让别人接受意见的话,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后一种方式呢?这样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在我看来,选手在最平和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能考出好成绩。
记者:青歌赛中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
赵易山:趣事谈不上,但是今年的第十五届青歌赛我把数字化引入到了其中,在决赛的第三赛期比赛中,辅赛项目更新为“模唱”和“节奏打击”。“模唱”考试的演奏乐器从以往只有钢琴或者直接播放录制的音频,变为随机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单簧管、长笛、大管、小号、长号等八种乐器演奏。而“节奏打击”也从之前的“选手拍手,评委判断”变为选手根据乐曲中的节奏敲击乐器,由电脑程序判断选手得分。在选手打击乐器时,观众和评委也可以实时看到选手是否敲击正确,大屏幕会直接出现对错。这种改革一方面是为了全方位考核选手的音乐素养,是目前声乐教育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参与性。
记者:早年的青歌赛上出过宋祖英、毛阿敏、关牧村、彭丽媛、韦唯等歌手,但近几届却很难出现有影响力的新歌和新人,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赵易山:这是比赛本身的机制问题。青歌赛只提供发掘人才的平台,造就人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记者:现在各种选秀节目很火,《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最美和声》……今年夏天就有十多档音乐选秀节目,对此您怎么看?
赵易山:我觉得特别好,体现了文化大繁荣的现状。文化有层次之分,雅俗之分,娱乐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前提就是让更多的人快乐,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相对来说,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最美和声》非常不错,对于音乐的点评很到位,可圈可点的很多,兼顾专业与娱乐。明星做评委本身有影响力,熟悉的老歌可听性强,改编又让观众增加了好奇心,再加上原唱者的点评,新和旧碰撞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宁波日报记者陈晓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