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琵琶的付出与努力
邹宇与琵琶结缘于童年时期,当时只是觉得女孩子弹琵琶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父母也十分支持,也就因此而坚持了下来,她开玩笑戏称自己的学习也算是历经风雨,虽然倍感辛苦,但同时也收获了更多地快乐。
重拾起儿时的回忆,邹宇告诉记者,对于琵琶她并非一见钟情,能够喜欢上琵琶更多的是父母的坚持与支持,以及老师对她的辛勤引导与孜孜教导。“发现我对于琵琶艺术天赋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凤照兰老师。我记得最开始学习琵琶时,是上的大课,后来许多同龄人,包括年纪比我稍大的,慢慢的就不再学习琵琶了,因为在上学的同时,她们没法再继续很好地进行琵琶的学习。而我学习琵琶的同时,也学习了跳舞与绘画,但在凤照兰老师认真、耐心地教导下,加之自己的努力练习,我的学习进度一直在稳步地提升,凤照兰老师发现了我在琵琶学习上的潜力之后,便不断为我增加琵琶演奏技法及乐曲的难度,也会着重培养我的音乐乐感,不断激发我对琵琶的兴趣。虽然我觉得练琴很累、很辛苦,但看到自己的进步我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并一直坚持学习。”
随着对琵琶学习进程的逐步加深,邹宇的音乐天赋显露无遗。1996年,她不仅荣获了成都市少儿民乐比赛特等奖、四川省少儿民歌民乐优秀选手赛三等奖,更跟随中国少儿艺术团参加了在立陶宛举行的世界舞蹈音乐节,并随团在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四国做访问演出。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令邹宇对琵琶愈加喜爱的同时,更让她萌生了走向专业的初衷。她汲取知识的速度与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自己对琵琶艺术的渴望,在凤照兰老师的建议与鼓励之下,邹宇报考并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踏入了一个崭新的琵琶领域,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琵琶演奏。而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不仅接触到了更高层次的琵琶艺术,也接触到了更多、更优秀的琵琶老师,她的艺术视野不断扩大,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在中央音乐学院浓厚音乐氛围的熏陶下,邹宇凭借自身刻苦努力学习与不断执着追求,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公费研究生,音乐世界的大门彻底为她而敞开了。
执教杏坛的执着与热爱
自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邹宇如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选择执鞭故里,成为四川音乐学院的一名青年琵琶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不仅所执教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比赛的不同级别奖项,她自己更是屡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
谈及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有着怎样的感触时,邹宇坦言了自己的心声:“选择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一方面我本身便是四川成都人,我喜欢我的家乡、喜欢热情的成都。另一方面,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家乡的民乐氛围,以及家乡老师的辛勤培养是分不开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将我所学习到的教学方法与我所体会到的艺术精神承继下去,为四川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回到家乡、回到四川音乐学院,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四川音乐学院现在发展形式非常好,生源的数量与质量都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软、硬件条件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了,四川音乐学院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成果显著的,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等艺术院校。另外,四川音乐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前辈与同事也都给予新留校任教的我许多帮助与支持,让我非常感动。”
邹宇在近四年的琵琶演奏与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师的责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她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老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主动引发学生对乐曲及音乐的思考,并创造更多空间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音乐个性。此外,邹宇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独到的理解,在她看来,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现如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与信任,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相互沟通,彼此理解,而不是让学生敬而远之或拒人于千里以外,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针对性,使不同学生均有收获。与此同时,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样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上辅助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参谋与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才能构建温馨的师生情谊,和蔼的氛围,进而自觉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