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要宁静,身体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
(二)思想要纯洁,情意要专注,不可杂乱散漫。
(三)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可粗暴放纵。
(四)手指动作要简静,不可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兼,甲多则声音焦燥,肉多则声音混浊,兼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
(五)两手用力都要不觉,不可努张过度,轻要不浮,重要不粗。
(六)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捏住作圈,帮助用力,不可张开虎口。
(七)名指按弦,要末节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可以中指压其上帮贴用力。
(八)食指弹弦,大指虽可抵送,但不可捏紧,以免影响食指发力。
(九)左右手指取势,要文雅美观,左手各指不可粘连伏于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靠在岳边,两手小指虽禁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
(十)形态虽要严肃,不可极度紧张,努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可流于油滑取媚打花。
四、新制古琴的选择
弹琴的人和只作收藏的人不同,首先要买一张能用的琴。尤其是买新制的古琴如不能用,对弹琴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那么一张能用的琴起码应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至累坏手指。通常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0.5厘米为宜。如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而且空弦可能会拍打琴面。对岳山来说,如1.5厘米高而琴又不抗指,则最为理想。有的琴中部下弯,俗称折腰,这样的琴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如果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可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妨碍,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可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这样的问题还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三)弦距不可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谨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控制,应以1.7厘米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情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3.5厘米为多见和适当。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110厘米至111厘米为常制。琴弦短于108厘米,则弦会太松,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如弦长于上述指标,则音高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即使达音高到了标准,可能出现难以下指或易断弦问题)。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高低凹凸现象,则会产生煞音(或叫沙音)。挑选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慢慢前后左右偏转,如琴面反光,所有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做左手左右移动,可能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
一张琴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上面各项如无问题,此琴就可以落指了。至少做指法的练习是可以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