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恢复之初,只能吹奏3套曲子,经过加紧练习,短短一年时间,音乐会已经能演奏10套曲子。随后,屈家营音乐会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多套曲子。这些录音成为了我国古乐研究的重要资料。
(四)
培养音乐会的接班人一直是萦绕在胡国庆心头的一件大事。
过去秋后一挂锄,村里人一个冬天无事可做,音乐会就成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最好方式,会里的授徒活动就在这时开展。“前些年,音乐会的师父收徒弟,都要请徒弟吃饭,安排饭菜,招待徒弟,吃了饭,才算入会。师父还要请徒弟的家长吃一顿饭,取得家长的支持。入会的徒弟每晚到师父家中学习,从教念‘工尺谱’开始,师父念一句,徒弟念一句,直到将谱子背熟,才开始学习乐器演奏。”胡国庆回忆说。
“如今,年轻人都要外出打工,没时间来音乐会学习。找中小学生来学,家长又怕耽误了孩子的功课。”胡国庆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学谱子是很难的功课,要培养一个能演奏的乐师至少得5个冬天,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招10个培养出来两个就算不错了。
对此,林中树也有着同样的感慨:“1986年,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赵沨曾对我说,音乐会一定要传给后生,否则愧对先贤。赵沨说的是文话,我不懂。什么叫先贤呢?我理解先贤就是老祖宗。”
“在过去,音乐会的笙坏了,附近没人会修,老乐师拿着干粮,走路100公里去找人修,修好了再走路回来,正是凭着老乐师的这种精神,音乐会才能流传至今。”林中树表示,音乐会的传承倾注了一代代乐师的无数心血。
眼见老乐师一个个故去,林中树十分着急。“近年来,我们招了些在附近厂子里上班、每天都能回家的青年人,每天晚上教他们谱子和乐器演奏。这样,一代代新人就能培养出来了。”林中树计划着。
可喜的是,去年有31位新人报名参加屈家营音乐会,准备和老乐手们学奏古乐,其中有女徒弟11名。在屈家营音乐会几百年的历史中,招收女“学事的”尚属首次,传男不传女的惯例被打破,将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古乐的传承发展之中。此外,古乐进课堂活动也在积极运筹中,按照屈家营音乐会三年发展规划方案,屈家营小学6个年级7个班的200余名学生每周都能够“享受”到不少于两个课时的古乐文化熏陶。
悠悠古乐数百载。屈家营音乐会在一代代乐师的悉心呵护下,从消逝的边缘回归,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期待,这一数百年前古人手中流出的天籁清音在更多今人的耳畔响起。(河北日报/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