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睿睿:我特别不能理解通常一说到一个大型舞剧就要上百号人,我觉得作品大不大不在于人数。为什么用了一百个人,实际演的却常常是一个人,很无趣。每个演员都是活生生的身体,要让每一个身体都说话和有说服力,所以想做这样的尝试。国外优秀的舞团,每个舞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中国不是,中国舞团是上来一百多号人,站成一排,动动手指脚指头就叫舞蹈了。舞蹈是肢体的美感,怎么把肢体的美感呈现在舞台上,这是它独特的价值,不然找一些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和训练的人就完全可以完成了。
记者:在去年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中,许多专家对《一起跳舞吧! 》舞美朴素简约给予肯定,它与当下许多舞台大制作的奢华之风形成鲜明的比照。
佟睿睿:其实这个作品的舞美,我们是有意走了一个特别极简的路线,从人物造型到舞台道具等,整个舞台都特别洗练、简洁。服装都是单款单设计,很讲究。其实算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吧。现在国际上的舞台也是这样一种风格。不在作品本身下工夫豪华大制作一样不好看,最后就像贴着金纸的作品,只会看到暴发户的气质,看不到对整个作品内涵有任何提高,所以我觉得合适就好。
记者:作为上海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的里程碑之作,人员和舞美的精简应该也恰恰是作品能成功推向市场的优势所在。
佟睿睿:现在对于每个院团和演出,以及走市场需求,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包括装卸台等,在中国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同时达到作品的要求。
记者:舞蹈设计上并没有主打您擅长的中国舞,也不像许多舞剧以特定舞种贯穿始终,而是打破舞种限制,尤其是最后借助舞蹈比赛巧妙地将探戈、恰恰、牛仔舞、拉丁舞等国标舞和街舞等多种元素植入创作中。
佟睿睿:应该说是开放的语言。既然思维都开放了,语言没必要再拘谨为古典舞剧还是纯现代舞剧。这些舞段和舞种的设计也都是为了服务人物塑造,而非表现专业和竞技性。比如胖大跳桑巴,主要是为了结合扫地的职业,理发师跳斗牛也不是为了把斗牛跳好看了,而是为了把斗牛跳得有意思,所以大家看的不是国际舞剧,各种舞蹈元素融合,构成了琳琅满目的各种表达方式。(中国艺术报/乔燕冰)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