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忠秋被揪到屋子里,心慌意乱,睁眼扫了一圈灰暗的屋,只见墙壁上挂着一把把白晃晃鼓肚细腰儿探脖的物件,破旧的桌面上摆放着一把把铲、凿、锉、刀。扭脖望望这个揪住他的人,他黑乎乎的脸紧绷着,一双眼睛野气森森地盯住他:你偷鸡蛋?常忠秋狡辩:我不是偷!是为小妹妹!那人的眼睛像鸡爪似地伸过来:我要报告给林场,游斗你,戴高纸帽,上面写着“偷蛋贼”,还开批斗会。常忠秋害怕得心更慌乱了,小眼巴巴央求着:您不要去报告,我小妹妹缺奶。那人目光和蔼下来:那你得应一件事,为我去寻找这样的色木。
他顺手拿过一块木板,指着说:有花纹的,你就照这个样子找,不找就报告,就游斗。常忠秋胆子大了点:你告诉我,墙上挂的是啥野物?寻花纹的色木是为制那个?那人晃晃手里的扁刀说:别多问,嘴要封住喽,绝不准漏嘴跑风说这屋里事。常忠秋心颤着点点头。
不久,常忠秋真在野林里找到了长花纹的色木。每每乘夜色偷偷送去,那人一块儿付给他两元钱。后来才知道,此人名叫高大明,来自重庆,可谓是中国小提琴制作的前辈。他要找的色木是小提琴制作的上乘料—虎皮纹枫木。
自此,常忠秋与小提琴制作有了难解之缘。
2 “小商贩”拜入大师门
他问:你可知道,郑荃教授啥时候来招待所?那个发小一歪头:你还做梦呢?上次你制作的那个小提琴,破瓢似的,一拉是哑巴,笑死人啦。常忠秋央求说:你就帮老弟一次,他啥时来,就告诉我。
1983年春,19岁的常忠秋不甘心只寻找色木,他与伙伴合伙花56元买来一把小提琴,拆了,照猫画虎在木板上画好外形,又将琴板放进猪食锅里煮,软化了,放进铁钉的“图框”里固定。手攥一把镰刀片,剜啊抠哇削哦,终于鼓捣出了一把咧嘴裂缝儿的小提琴。一拉,只会“吱吱”唱不成调儿。他第一次感到了小提琴制作好难好难,绝不像做小木凳,打木床,制碗橱……
但是,他“野”心不灭,仍苦苦追求。
1989年3月,常忠秋身背几块山野难寻的珍贵枫木琴料,从家乡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虎峰林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房山,他想见一位名叫戴洪祥的人。这个在国际小提琴制作大赛荣获金奖的神秘人物对他这个心野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
一路问询,终于寻到小村里一家提琴制作厂,厂长是戴洪祥的弟弟。常忠秋对他说明了来意,戴厂长望望这个从山林里来的陌生人,说:你回去吧,戴洪祥要一周后才来厂里呢。常忠秋犹豫片刻,说:我要租房住,直等到见到他。一周后,他理发洗澡,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戴洪祥。双手递上珍贵的琴料,戴洪祥好惊讶:这是你在山林里采的?常忠秋点点头说:是我送给您的见面礼。戴洪祥说: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不能收,买,还可以。
常忠秋情不自禁道出已藏在心窝好久拜他为师的愿望。戴洪祥问他:你家离牡丹江多远?常忠秋连连说:不远,不远。戴洪祥说:牡丹江有家洪东乐器厂,厂长名叫单东岩,是一位了不起的提琴制作师,你去找他!
常忠秋到牡丹江洪东乐器厂找到了厂长单东岩:单厂长,招工不?单厂长说:招!可工资低,头两个月管饭不发工资,自第三个月,看有起色,月发工资200元,但吃住自负。常忠秋一阵儿沉思:我弟弟来可以吗?他想到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酱醋全指望自个儿呢,离不得。盘算着弟弟学会了,自个儿再拜弟弟为师。单厂长应准了。弟弟进厂了,可他对小提琴制作不感兴趣,才去两个月就回家了。常忠秋直生闷气。
制琴的梦再次被打碎,但常忠秋“野”性难收。1990年秋的一天,一位发小趴他耳边神神秘秘告诉他,他做服务员的那个虎峰林场招待所,住进了一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大人物,名叫郑荃,是大教授,传闻他的制琴技艺可与拿国际大奖的制琴大师媲美。常忠秋又看到了圆梦的曙光,他问:郑荃教授还在吗?住在哪个房间?啥,又走啦!啥时候再来?那个发小一歪头:你还做梦呢?上次你做的那个,也叫小提琴?破瓢似的,一拉是哑巴,笑死人啦。常忠秋央求说:你就帮老弟一把,他啥时再来,快告诉我。几天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郑荃教授从北京回来了。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