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钢琴文化也从“小众”逐渐走入“大众”。近日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在湖北宜昌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全国范围的钢琴演奏与教学行业组织,标志着钢琴艺术的推广和发展将走入一个新阶段,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周广仁成为这个协会的名誉会长。钢琴文化在中国已近百年,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年轻人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应抱何种态度?本报记者日前在宜昌就此专访了85岁高龄的周广仁先生。
百年钢琴文化的历程充满艰辛
问:周先生,您出生于1928年,可以说您是当今中国钢琴界能够见证钢琴传入中国不到百年历史的为数不多的老艺术家,您能否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百年来中国钢琴界发展历程?
答:中国真正学习钢琴的历史是很短的,钢琴在欧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们还不到一百年。我们国家的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是1927年创办的,也只是我出生的前一年(1929年7月,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为上海音专,编者按),这也才仅仅80多年的时间。我国第一代的钢琴家,就是在这里培养出来的。我的老师是丁善德,就是1928年考入上海音专的,他既是钢琴家,也是作曲家,他们这一代对钢琴的学习是在战争年代: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所以他们当年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
那时候中国人中还没有钢琴老师,能够教钢琴的都是外国老师。当年我的老师的老师,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俄国钢琴家。那时候国外很多出色的钢琴家来中国,有的就是来演出的,当年的音乐学校缺少钢琴老师,就花了很大的力气挽留了他们。丁先生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已经十六七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人才开始学钢琴,我们的钢琴历史就是这样开始的。
后来,上海音专为避难,搬到了重庆。丁先生毕业后,没有去重庆,他留在了上海跟自己的几位同学合办了一所私立的钢琴学校,我就是这个私立钢琴学校的第一批学生。所以我说我是第二代中国钢琴家。等我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上海音专的老师们也陆续地回到上海。我开始演出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陆续成立了9所音乐学院,经过院校合并,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我后来就到了这里工作。
我们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教学的条件和现在是没法比的。我最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是租了一台钢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国家还不能够自己独立制造钢琴,都是把国外的钢琴零件拿过来,由修理钢琴的师傅组装,那时的钢琴都是组装的。大概到了1950年以后,我们国家才有了第一家钢琴厂。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