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须知:无论您是用何种方式,在第一次听此唱片时,请打开播放器的“无缝播放”,保持曲目之间没有任何停顿。并且顺序播放每一轨,请勿使用随机播放模式。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的键盘奏鸣曲本来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作,用钢琴演奏虽然行之有年,但是对原作品来说仍算是“异质”。本专辑收录的另一更“异质”的钢琴作品是约翰·凯奇为预置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与间奏曲》(Sonatas and Interludes)节选。大卫·格里萨梅尔(David Greilsammer)在索尼的这张新专辑《从斯卡拉蒂到凯奇》中,把穿越两个世纪的这两类钢琴作品间隔排列,一首斯卡拉蒂接一首约翰·凯奇。此唱片受到《纽约时报》资深音乐评论家安东尼·托马西尼的青睐,成为《纽约时报》年度十佳中惟一的唱片推荐。
只要遵循了前文的聆听须知,你会在不经意间坠入梦境之中:斯卡拉蒂和凯奇奏鸣曲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在曲目切换时你完全感受不到风格的突变。第一轨斯卡拉蒂K.213澄明而带有幻想色彩的结尾无缝接入凯奇奏鸣曲第14和15首“双子星”,一个富有动感而略显诡异的前奏跃入斯卡拉蒂制造出的幻想气氛。这两首并不强烈的、慢速的(凯奇)奏鸣曲被极快速地演奏,伴随着被插在钢琴弦中间螺丝钉所制造出的打击乐的效果,这首预置钢琴作品的音响竟然和钢琴上演奏斯卡拉蒂的颤音有几分相似。
在“双子星”之后接上斯卡拉蒂的快板K.141也堪称神奇。“双子星”快速往复的敲击效果的余音未消,斯卡拉蒂的反复音型已喷涌而出。K.141是一首专门练习同音反复技巧的乐曲,第一段中强烈对比的分解和弦接续在凯奇之后毫无违和感。接下去的衔接精妙亦不胜枚举。凯奇的第11首奏鸣曲在后半段渐轻直至沉寂的结尾之后,轻柔的斯卡拉蒂K.27响起,好似前梦已了,新梦又起,渐渐构筑起另一个不同的感官世界。凯奇第16首奏鸣曲和第11首相似,在结尾处留有空寂的回响,几乎没有任何间隔的K.381响起,这首斯卡拉蒂最著名的舒适的行板,在凯奇的映衬下格外醉人。
斯卡拉蒂和凯奇之间的关系当然只是一种巧合,在钢琴家有意无意扩近这两者差异的诠释之下,辅以后期加工出“连续演奏”(attacca)的手法,作为构成梦境的基础,最终曲目上的精心编排和无缝衔接是完成这一切的关键。这张唱片中并不是所有的演绎都值得肯定,比如一部分斯卡拉蒂太过冲动有力,对凯奇奏鸣曲也进行了一些改动。但是总体上来说斯卡拉蒂奏鸣曲的多样性在钢琴键上表现得淋漓精致,凯奇的预置钢琴作品也相当灵巧和有控制力。斯卡拉蒂K.27如水一般的听觉体验,毫无疑问成为整篇“幻梦”中最安乐的一段。
格里萨梅尔早已是“造梦”专业户,他在Naïve公司的第一张唱片就以《幻想_幻象》(fantasie_fantasme)为名,把诸位作曲家的作品拆分,以三明治形式构成回文曲目列表:巴赫-凯伦-勃拉姆斯-勋伯格-里盖蒂-雅纳切克-凯奇-莫扎特-凯奇-雅纳切克-里盖蒂-勋伯格-勃拉姆斯-凯伦-巴赫。在最新的这张专辑中,他的“造梦”技术已然超越往昔,斯卡拉蒂和凯奇这两种毫不相同的音乐,竟然能形如榫卯,构成了一件如梦般易碎而精巧的工艺品。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