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鱼嬉声歌》 《梦中的母亲》 《嬉戏》 、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 《拉德斯基进行曲》 、话剧《王府井》片段、英语剧《彼得与狼》 、课本剧《去年的树》 、合唱《啊!迷人的维尔姆兰大地》 ……近日,在以往大腕云集的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舞台上,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西城区自忠小学的小学生们担任主角,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舞蹈、话剧、合唱“大串烧” 。
2014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求,发挥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北京市开启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和西城区自忠小学正是国家大剧院参加支持、开展美育工作的两个教学单位。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通过艺术课程、演出观摩和艺术实践活动等形式,歌、乐、舞、剧、戏、书画全线铺开,培育孩子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们具有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本次汇报演出中的部分作品选自大剧院的自制剧目,一个个节目被孩子们演绎得活灵活现,让高雅艺术滴灌孩子们的心田。两所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大剧院参与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的美育工作,着实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兴趣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今年国庆节期间,自忠小学部分学生参与了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方志敏》的演出,给学生排演的老师们表示,像《方志敏》 《长征》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作品以歌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着社会历史进程,寄托着人民的理想,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强烈感情,而且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剧院美育发展工作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艺术的美感之中,用艺术的方式培养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热情,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仰。
在舞蹈戏剧班教学中,国家大剧院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理解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舞蹈的理念。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衡强调,学习舞蹈不仅是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学会欣赏舞蹈,通过舞蹈去感受美、理解美,同时获得更加健康的身心和全面的成长。校尉胡同小学舞蹈团13位同学参与了国家大剧院自制歌剧《阿依达》中儿童舞蹈的演出,一个多月的训练,同学们克服生病、期末复习等困难,坚持高强度排练,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次汇报演出的舞蹈《嬉戏》就是由此改编而成。
“给孩子们排练能感觉到他们非常的纯真,虽然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汲取知识的欲望非常强烈,有的孩子甚至能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问我很多有趣的问题。 ”天津音乐学院指挥教研室主任、国家大剧院美育教育培训部门教师马丁在此次汇报演出中为校尉胡同小学和自忠小学两校的合唱团共同排演了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中合唱选段《红军一定会回来》 ,指挥的时候,她的动作很有力量,从她的嘴型可以看出她在默默地陪着孩子一起完成这个节目。
国家大剧院自2014年5月正式参与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美育发展工作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高雅艺术为主要内容、以艺术熏陶为主要方式的特色美育模式,涵盖了高雅艺术通识教育、艺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艺术教育研究与开发等内容。截至2016年年底,大剧院为两校授课共计超过11000节;组织两校学生观摩剧院330余场优质演出,惠及学生超过7万人次;共策划开展4次题为“艺术嘉年华——NCPA大课堂”“玩转大剧院”“2015、 2016暑期高雅艺术实践活动”的寒暑假实践活动,数百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同时,剧院组织玛莎·葛兰姆现代舞蹈团、意大利都灵国家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民族广播乐团等国内外优秀艺术团体及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数十次大师课程,与小朋友们一起体验高雅艺术;两校部分学生先后4次参与国家大剧院自制剧目《阿依达》 《安德烈·谢尼埃》 《方志敏》及周末音乐会《胡桃夹子》童声合唱演出;参与5场“高参小”工作汇报演出。此外,剧院还为学生们专门设计了“假面舞会”面具展、“京韵·童心”“童画歌剧”“乐然纸上”等5期学生课堂美术作品展,以及歌剧主题、戏剧主题和美育工作侧记展4次艺术展览,和艺术观摩、高雅艺术进校园、冬令营、夏令营、主题艺术周等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够零距离接触高雅艺术,从小就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用艺术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影响品行、提升素质,给他们一个快乐的艺术的童年。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