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拉小提琴的自觉性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教师、家长的培养,在兴趣中产生的,责任心尚处在萌芽状态,仍需教师、家长耐心、细心地培养。道理无须多讲。因为儿童不是接受理性的年龄,主要因素是兴趣,以及不断增强的责任心。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每天规定几次练琴时间,每次因年龄不同可以从15—45分钟,根据你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维持时间的长短来定。逐渐形成到时间练琴的习惯,习惯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效的。兴趣的培养应该在音乐的环境中给予引导,即多听音乐,尤其多听古典的经典作品,尽量听大师或著名乐团演奏的,音响器材要上档次,不听则罢,听则听最好的,从小就树立起高标准的音乐形象及音响效果;另一方面,练琴永远与鼓励为伴,以夸奖为动力。批评是必要的,但要讲究方式,要适可而止;逼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要用得恰当,注意火候,打骂是绝对禁止的。再者,学习范围要大,视野要开阔,方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学习不要局限在上课、练琴的单循环中,要多给孩子表演的机会。当孩子掌握了所学的曲目之后,会有表现欲望,这是最可宝贵的。家中有朋友、客人来要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为他们表演的机会,演奏完,给予掌声鼓励及口头表扬。音乐厅、音乐院校或其它场合,如有适合孩子听的音乐会,应尽可能带孩子去听、去亲身感受。再比如,请孩子的老师创造条件,把他们的同伴召集在一块,进行比赛,看谁拉得好,同伴之间相互评比,老师最后总结,学琴的视野要开阔,方式要灵活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琴兴趣。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