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时的郭祥义
郭祥义是个很有运气的人。作为一个平凡高中生的他竟然在开封剧场看到了司徒华城及魏启贤两位老师的演出,并唤醒了他心灵深处沉睡的音乐精灵。这只精灵一旦醒过来,便带着郭祥义向真正的音乐殿堂飞去……
自从那一天之后,郭祥义就开始痴迷上了音乐,并四处找歌本打算自学唱歌。当时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非常简单,老师只教同学们认认乐谱,教唱几首歌。更专业的东西很少接触到。自学的路非常艰难,充满了磕磕绊绊,但是他将在体育训练中的热情用到了自学中,郭祥义便越来越痴迷,没有人教他,也没有人指点他,他只是用从音乐课上学到的有限知识自己研究着识谱,自己哼唱。可想而知,郭祥义虽然认识谱子,但对于各种音乐符号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郭祥义在歌唱上的热情很快引起了音乐老师冯瑞芝的注意。冯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在音乐课上很认真,即使是课余时间,郭祥义也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便产生了爱才之心。于是,冯老师开始刻意地培养郭祥义,教他乐理常识,教他唱歌,教会了他很多很多的基础知识。正是这位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的潜心栽培,为郭祥义的音乐启蒙铺就了一条通向音乐殿堂的起始之路。
郭祥义和舞蹈家戴爱莲在一起
当时,学校的生活非常单调,设备也非常原始,每个教室里都有个小喇叭,正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喇叭,承担着全校师生们的互动重任,如:公布学校通知,全校开会,教学生们唱歌等等。每天早自习之前的十分钟小喇叭要教全校的同学们唱歌,那时,学校里会唱歌懂点音乐的学生很少,郭祥义也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脱颖而出。于是冯老师自然而然地推荐郭祥义去小喇叭担任这份工作。郭祥义一听就很担心,说:“我哪行啊!”老师鼓励他说:“你行,你一定行。”于是,郭祥义在冯老师的鼓励下担当起了小喇叭教同学们唱歌的工作。从此后的每天早晨,郭祥义就在小喇叭里教全校的学生唱歌,他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唱一句。当时的郭祥义在学校里也就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自己也对唱歌越来越热爱。
1974年在中央乐团演出剧照
虽然,对于这样的荣耀,郭祥义自己也感觉到很自豪,唱歌他也很热爱,但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他还是仅仅把唱歌当作是一个业余爱好,而不是终身奋斗的目标。他觉得,唱歌不能当作一个理想而存在。自从成为体育健将的梦想破灭后,他很快又有了新的理想——他和当时的很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他有了新的目标之后,除了学唱歌之外,他仍是努力学习,努力锻炼身体,希望有一天能实现理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后来,他的确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空军某军校来学校特招空军。郭祥义与同学们都非常激动,踊跃报了名。因为郭祥义平时的努力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学习,还是身体素质,甚至是视力都没有问题。经过几轮淘汰,只剩下三名学生,郭祥义就是其中之一,再经过几轮淘汰,便只剩下郭祥义一个人。满以为郭祥义一定会飞翔自己梦寐以求的蓝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郭祥义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因为郭祥义在体检中查出有沙眼而被刷了下来。这样的打击对于少年时期的郭祥义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有沙眼就当不了飞行员,为什么自己的梦想会一而再地破灭。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来招生的同志也非常惋惜,郭祥义也只能与梦想再次擦肩而过。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历了很痛苦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激励,也经历了心灵的蜕变,再次恢复到学习中来。但是此刻的郭祥义还是没想过要把唱歌当成专业,他只想好好学习,做一个普通的人。 (记者 狐狸 编辑 闫景真)
相关链接
点击进入 视频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