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小学毕业
1943年,郭祥义老师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可以带给他音乐素养的艺术氛围。他如同中国大多数家庭中的孩子一样,在普普通通的家庭中普普通通地成长着。他的童年正好经历了中国凤凰涅磐般的历史蜕变。因此也造就了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从小对音乐没有特殊的感情,他童年的理想也不是做个音乐家,而是梦想成为一名驰骋绿茵场的体育健将为国争光。郭祥义小时候的体育成绩非常突出,田径、体操等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曾经荣获河南省的少年等级运动员的称号。这样的荣誉相当于当年成人的体育健将。老师们非常看好郭祥义在体育上的未来,而郭祥义本人也对体育非常热爱。
开封一中引导学生上下课的课钟
1956年,郭祥义进入开封一中就读初中,并目睹了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直到初中毕业,他仍是一名有着体育专长的普通中学生。此刻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歌唱演员,甚至是一位音乐教育家。1959年,开封一中的初中部在那个艰辛的年代被取消,孩子们的学业也受到了波及。郭祥义与同学们一起随波逐流被转入开封八中就读。这样的转变对于当时仍是孩子的郭祥义来说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仍是每天背着书包穿过市区去上学,与同学们开开心心的学习文化知识。然而此刻的郭祥义也遇到了一些困扰,他热爱的体育之路却面临搁浅,因为小时候营养匮乏,郭祥义的个头一直不算高。对于一个体育专长的学生来说,没有了身高优势,就等于与专业体育无缘。郭祥义注定只能成为一名业余体育爱好者,而无法跨入专业的体育领域。但是当时的郭祥义毕竟还年轻,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并不能带给他生活的阴影。他依然努力学习,热爱体育,热爱生活,如果没有那一个特殊的夜晚,或许郭祥义就和他的同学们一样,长大成人,进入各色各样的行业工作,然后普普通通地生活一辈子。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夜晚……
1959年郭祥义与中学好友的合影
那晚,郭祥义下了晚自习,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市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经过了每天都要路过的开封剧场。郭祥义和同学们发觉这晚的开封剧场与往日不同——或许是因为天气太热,平时都紧闭着的开封剧场的大门敞开着,在马路上就能看到舞台上的演出。舞台上金碧辉煌,传来阵阵悠扬的乐器声。孩子们被吸引了,发现没有人把门,便背着书包从敞开着的大门里溜了进去,没有受到任何阻拦。进了剧场,郭祥义这才看清楚灯火辉煌的舞台上有一个人歪着脖子夹着一个东西,手还在不停的拉来拉去。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就是这个人拉着的那个东西发出的。郭祥义立刻就被深深地迷住了:“这是什么东西?简直太好听了!”于是他就趴那不走了,他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美妙的声音,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籁之音?一同来的同学们看清楚剧场里的情况之后,觉得索然无味,便招呼郭祥义回家。郭祥义央求道:“再听会儿,再听会儿,太好听了!”同学们觉得兴趣索然,便一个个都回家了,只有郭祥义一个人痴迷地趴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过了不久,又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开始唱歌。当那悠远的声音响彻剧场时,郭祥义更加震惊,他怎么能唱得这么好听呢?他的灵魂仿佛都随着那歌唱家的声音穿越了云层……
郭祥义就读于开封一中时的教室
后来,郭祥义才知道,那天他看到的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司徒华城的小提琴独奏,而后来唱歌的人就是我国著名男中音表演艺术家魏启贤老师。若干年后,郭祥义有幸能与司徒华城及魏启贤两位老师成为同事,但那一夜的震撼却在少年郭祥义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烙印……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因缘际会的夜晚,郭祥义彻底被音乐折服,同时也给他普普通通的生活带来了另一种色彩。
(记者 狐狸 编辑 闫景真 )
相关链接
点击进入 视频访谈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