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促进各项音乐活动的巨大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对于儿童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有意义的活动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器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课程。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精辟的论述说,器乐“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培养儿童学习器乐的兴趣,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音乐的效果,而且还影响到儿童潜在素质和智力能力的发挥。由此可见,儿童学好音乐的关键是兴趣的良好培养。一般说来,儿童都有着一定的爱好音乐的天性,如果家长和教师做耐心的、长期有效的培养和诱导,他们的音乐兴趣也会容易激励奋进的。然而,儿童先天产生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器乐本身及其发出音响的直接兴趣是并不十分专一的,这就需要后天进行指导、培养,将儿童对器乐的先天的好奇进一步发展为儿童对乐器的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的兴趣就从“有趣”发展为“乐趣”,也就比较专一稳定化了。
兴趣是儿童学习器乐的最好老师。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那些音乐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对于初学乐器的儿童来说,对他们学习音乐兴趣的引导,是学好器乐的首要条件,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发动机的关系,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低龄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尚处在“悦耳悦目”的较为低层次的水平上。我们都知道,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所以,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要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声音是从眼前这种乐器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天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利用他们对美好声音的渴望,进行正确的弹奏方法的训练,可以使儿童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迫切渴望弹奏器乐的技能知识。这时为了音乐美的需要,我们就要把正确的弹奏技巧与优美的音乐结合起来,就可以用美好的旋律来推动他们兴趣的萌发。
音乐作为人类美好情操和指挥的结晶,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能使人插上想象的翅膀腾空翱翔,飞到一个美好、纯洁、幸福的境界中去。音乐会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生活不可没有音乐,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音乐。让孩子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健康茁壮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