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有个性的艺术家人才是今后小提琴教学的发展方向
本届比赛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金银铜获奖选手的独立艺术个性较为突出,这与以往比赛获奖选手技巧上突出,音乐上雷同的现象有了很大区别。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李泽宇、张安迪、何畅,他们每个人的演奏都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其中包括技术上的音色特点、揉弦风格、运弓效果以及音乐上的气质变化、张力幅度、抒情感觉等。然而纵观大多数选手的演奏,声音、技术和音乐上的“千人一面”现象还很普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本届比赛评委会主任,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说:“艺术家是必须要有个性的,如果没有了个性,艺术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一句真正切中要害的话,我想,我国的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事业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到了今天这样的先进程度,今后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富有个性的艺术家人才,而绝不仅仅是像“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工厂”一样地埋头生产,制造出一批批千篇一律的演奏机器。可喜的是,从本届比赛中人们终于看到了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苗头,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小提琴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扫平前进道路上的羁绊,扶植他们顺畅地走上自己的艺术风格之路,而不是用武断的方法,强制他们走上与其个性相悖的道路。
三.缩小地方院校与两大主力院校水平差距是当务之急
在本次全国小提琴比赛上,人们高兴地看到地方院校小提琴教学事业的迅速进步,在获奖名单中,来自地方院校的选手所占的比例也较以前有了提高。像冯继霆、任瑞琪、党华莉、莫婷婷、郭子凌,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然而,若以更大的范围和更广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地方院校与中央、上海两大主力院校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反映在技术层面与音乐层面上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些地方院校选手的演奏,感觉他们对小提琴这件乐器从掌握到理解上还都处于较模糊的状态中,有的人两只手的技术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因此更难看到他们在表现音乐时所能发挥出的余地。说实在的,一些地方院校选手的水平与两大院校选手的水平相差已不止一个档次,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
因此,如何改变这样的现实并最终解决问题,需要全国小提琴界的广大同行们一起研究和想办法。对此,吴祖强先生和盛中国先生都认为,国家的主管部门首先要对此予以重视,应该对地方院校在各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关心他们在资金、师资、选材、教学上的实际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的看法是,除国家重视外,全国各院校一定要加强互动,扩大学术和艺术交流。作为中央、上海两大主力院校的著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奔赴各地方院校协助教学和调研,甚至具体帮带个别有才华的学生。再有,利用一切机会开办临时大师班,对地方院校的年轻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传授和灌输给他们,使他们加快赶上先进潮流的步伐。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地方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要摆正心态,正视现实,大胆吸收和融化先进的方法,还要不怕失败,再接再厉,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积淀丰厚,明星闪亮,这就是本届全国小提琴比赛的显著特色,但愿到三年之后的第十届全国小提琴比赛时,今天的积淀能够变成更为耀眼的大爆发,从而产生出更多、更加令人激动的闪亮之星。
热点链接:【专题】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岛)
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