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王鹏斫琴的声望日隆之际,陈雷激从法国回来了。
知音
→王鹏 陈雷激←
只因听见王鹏的琴音,陈雷激立刻信任地把十几年没离过身的“养和”琴交给他开膛破肚
法国有良好的音乐环境,但古琴的演奏终究还是要讲气场和文化的。陈雷激说:“古琴对于他们来说始终像少数民族乐器,不是主流。”另外他喜欢指挥,想回到中央音乐学院扎扎实实补课,他考进指挥系攻读硕士,学院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学生是古琴演奏家。
但是古琴界是两回事。王鹏早就知道陈雷激的名声。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源于陈雷激的学生想买一张古琴,王鹏慕名便亲自送琴上门。古人常常以闻琴知音作为美谈,王鹏登门之际正听到陈雷激的琴声,觉得琴音所达正是自己所想:“这真是知音啊,弹得太好了!”
但两人真正成为知己,却是因“养和”琴而结缘。
“养和”是一张清代的灵机式琴,造型别致,琴体宽大,声音宏厚恬润。早先陈雷激没有自己的琴,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学校将一张宋代的“琅石泉”古琴给他用,他还曾用这张琴录制了第一张唱片《琅石泉》。毕业旅法之际,恩师龚一将自己收藏的“养和”送给得意弟子,此琴开始伴他行走天涯。
2004年,陈雷激要携“养和”去法国演出,想找王鹏给宝贝琴配个套子。王鹏热情地给他看自己做的好琴,声音之好令陈雷激心动。多年漂泊,气候、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养和”的状态已不太好,他当即请王鹏给修理一下:“随便你怎么修,要像你这个琴的声音那么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