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京胡,王老给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部分“宝贝”。在一间屋内,一面墙上挂满了他收藏的京胡,给人感觉像是进了戏班或者是京胡展览馆。王老说,他现在收藏了40多把京胡,年代最近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最远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为了这些“宝贝”,他着实费了一番功夫,钱也花费了不少。
王老拿起一把京胡告诉记者,这把京胡是演奏京胡的大师杨宝忠用过的,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上面还有“杨宝忠”的刻印,“忠”字已经有些磨损,这是演奏时经常摩擦那里造成的。为了找这把京胡,他经过多方打听,中间隔了四个人才找到它以前的主人,“对方也很爱惜,我好不容易才收购过来。”说着,王老很是爱惜地抚摸着。
“还有这把,是专门制作京胡的大师史善朋制作的,里面还有他的印,这手艺好啊。”王老指着那把京胡上的印,脸上有些陶醉。
记者看到,这些京胡基本保存完好,王老在上面贴了标签。哪把京胡是什么年代的,有多大的价值,哪位大师使用过,都有详细列明。
喜欢制作京胡常无偿送给同道中人
除了收藏京胡,王老还有一点小爱好,就是平时喜欢写点东西。目前,他正在写一本书,主要是用顺口溜的形式描述社会和生活百态,简短顺口,却含有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但是,收藏京胡还是我最大的爱好。”王老说,这个爱好他已经保持20多年,但只收藏年代有些远的和名师、大家使用过的。
除收藏外,因为年轻时学过这方面的手艺,王老闲不住时,还喜欢自己制作京胡,并且对于那些真切地喜欢京剧的票友,或者社区剧团里有缺少京胡的,王老都会无偿赠送一把他亲自制作的京胡。
现在,王老在附近已是小有名气,参加了好几个票友活动社团,有时候在家里感到有些无聊时,就自己拉一段。
最后,王老感叹道:京剧这样的好东西,越多人喜欢越好,可是现在了解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真怕哪一天,京剧突然就消失了。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