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古琴 > 业界博览 > 古琴之道:回响于人文世界之中(二)

古琴之道:回响于人文世界之中(二)

分享到 |
日期:2011-12-1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泱泱中华,文化积淀深厚。从古到今,从北到南,不知盛开过多少奇葩。但能够作为中国几千年人文精神品质代表的,能够以“道”谓之的,不过寥寥五种——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当中的琴道,听来有些陌生。其实,那“琴”就是近年来屡屡在拍卖场上创出天价的古琴,也是名列四大文人雅好“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   你可能没有抚摸过古琴的琴身,也可能没有拨弄过古琴的丝弦,甚至可能没有聆听过一首完整的琴曲。但你一定记得《诗经》第一篇《关雎》里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还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千古爱恋,嵇康临刑索琴、《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你也可能曾为电视剧《笑傲江湖》里曲洋、刘正风的琴箫合奏唏嘘……古琴,哪怕是在“今人不多弹”的现在,仍然以这样飘逸空灵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世界。   古琴之功用,古人以为可修身养性,可经世济用,还可抒情咏怀。时至今日,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浸润了3000年之久的古琴,已然成了集众多文化符号为一体的乐中“重器”。其起源、形制、

  大音希声

  古琴常被人比作中国传统乐器之王。钢琴,亦被西人认为是西方乐器之王。于是,有人忍不住将二王相比。首先,钢琴有7组8度的音,古琴只有4组,音域窄了不少。再则,钢琴琴键与五线谱上的十二平均律一一对应,工整严格。而古琴,音高、节奏“自由散漫”,琴谱如天书,

  声音,其特点是深沉浑厚,有“厚德载物”般的坚实。按音又名实音,是在右手弹弦时左手同时按弦发出的声音。其音细腻婉转,如泣如诉。古琴的按音多达147个,这是其他乐器望尘莫及的。

  音色、音域如此,音量亦是如此。古琴以丝为弦,音量较小,三步以外就听不大清晰了。琴箱内突出隆起的纳音也起到了限制音量的作用。它将音槽封住部分,使得琴弦发音时,部分琴音被挡回去,在音箱中回旋共振,余音袅袅,韵味深长。如果抚琴之人、斫琴之人觉得古琴的音量过小,大可改进弦材,取消纳音,甚至还可增大音箱。音量不是不能增大,而是不愿。这样的音量,刚好符合古人“愉己不悦人”的审美旨趣。抚琴讲究的是人心与琴音、人心与人心、人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是文人雅士独立不媚的人格体现。

  “愉己”不仅体现在古琴的音量,还体现在琴曲的节奏上。琴谱看似没有固定的节奏,却给了抚琴者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抚琴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心情境况,对琴曲进行“二次创作”。可以说,古琴给予了弹奏者最大的尊重,琴坛也因此留下了别具风采的流派风格。

  无典不成曲

  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流传后世的不仅仅有珍惜罕见的唐琴、宋琴,还有3000多首琴曲。可以说,经过历代琴坛高手的修改、润色,这些琴曲早已成为了经典。即便是不会操琴之人,提起这些曲目,就能想到其“背后的故事”——琴曲作者所要寄予的情感、描写的美景、表达的思想。琴曲已然凝练成了一个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

  《碣石调·幽兰》 此曲乃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记录下来的琴曲,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周游列国,不为重用,归途中偶见深谷中绽放的幽兰,感慨万千:幽兰本为香花之王,却与杂草丛生。这正像贤德之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弹琴作此曲。

  《高山》、《流水》《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俞伯牙鼓琴,志在泰山,他的知音钟子期马上领会到“巍巍乎若泰山”;声在流水时,子期又曰“洋洋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再不鼓琴。这是一个关于“知音”、“知己”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先秦时期古琴已具备高超的音乐表现力。唐以后,发展为两个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发展较大,1977年还作为中华音乐代表,收入“航行者”号太空船所携的喷金铜唱片中,到太空继续寻找“知音”。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本为笛曲,唐代颜师古改编为琴曲。以梅花的高雅芳香、不畏严寒来抒发自己坚贞的秉性和高洁的品格。乐曲得名自前半段,相同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3次重复,是为“三弄”。这些段落,音色清亮,节奏活泼,描绘了朵朵梅花迎风而开、自得其乐、清雅高洁。泛音段落与实音段落交替穿插,造成实虚相间、阴阳转换的效果,被誉为中国古典哲学辩证思想的体现,被称为“循环体”结构。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平沙》,初见于明末《古音正宗》,近300年来广为流传。秋高气爽,云闲风轻,雁群在天空飞鸣,悠然歇落沙滩。此曲借鸿鹄之远志抒写逸隐之士的内心境况,既有淡雅恬静的与世无争,又有翱翔天际的鸿鹄之志。乐曲表现出了雁群“欲落”、“将落”、“既落”等3幅充满动感的画面,用音乐展现出了悠远的意境、飘逸的心绪。

  《阳关三叠》 又名《阳关曲》,唐代主要歌乐曲,歌词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发展而成。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地理隔绝,离愁别恨成为了古人各种艺术作品表达的一大主题。《阳关三叠》之“叠”,指的是同一音乐轮廓稍加变化后的反复叠奏。乐曲的“三叠”,每一次反复都有即兴式的发挥和变化。用叠奏这样的技法,将离愁别恨层层渲染,音乐表现力堪称极致。

  余音未了

  随着中国传统“士”阶层的消亡,古琴艺术亦是日渐衰落。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全国会弹古琴的人还不到100个。古琴,几成绝响。

  然而,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它的命运:2003年,“古琴艺术”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听到了古琴的声音。再加上近年来拍卖市场对古琴的青睐,“古琴”在强烈的聚光灯下映入了现代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琴,学习古琴,争议也随之而起。有琴家认为,古琴音乐应保持书斋雅集的传统形式,崇尚淡雅恬静美,不宜于舞台演奏。也有琴家认为,前人留下的3000余首古琴曲谱及理论篇章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就应该发扬光大。是要“小范围的书斋雅集”,还是“大范围的发扬光大”?

  其实,诸多关注,本已有意义。不必担心,时间会给出答案。也许又是多年的沉寂,也许又是再次在拍卖场上的惊艳亮相。古琴以一颗沉静之心,笑看了3000年的潮起潮落,这一刻,她定亦是以这样一颗沉静之心,等待那“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知音……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上海乐展:艺术钢琴夺人眼球2014-10-9
  • 上交音乐厅昵称:“馄饨皮” 2014-9-9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营销路径2014-9-5
  • 乐器企业:上市有甜头 入市需三思2014-8-8
  • 曹西岐老人琴上忙活50多年钢琴调律手艺传给两代人2014-7-16
  • “艺术哈尔滨”:华夏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2014-6-9

更多>>推荐课程

指路弦歌(上)

主  讲:李孟洁

立即试听

指路弦歌(下)

主  讲:李孟洁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田青:传统地方戏剧不要同质化歌剧化

热门标签

古琴更应于广杰评成都梅庵昆曲古琴弹奏古琴如何挑选古琴指法古琴指法

教材教辅

指路弦歌(七弦琴演

出版社:香港资讯科技教育协会出版

页数:184页

isbn:

购买价:150元

  • 指路弦歌(七弦琴演奏教材)(增

乐器

小鼓

740)this.width=740">   小鼓,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

中国古琴名曲有哪些

  《潇湘水云》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