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业界博览 >> 百年古琴“玉润鸣泉”重现山东诸城

百年古琴“玉润鸣泉”重现诞生地山东诸城
录入时间:2011/12/26 11:3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山东省诸城市曾出过不少古琴名家,其中被誉为“琅琊三王”之一的王心葵曾失传一张名为“玉润鸣泉”的古琴。12月23日夜,这张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古琴,在消失几十年后重新回到它的诞生之地——诸城。

  “玉润鸣泉”古琴是清代被誉为“琅琊三王”之一的古琴名家王心葵在山东诸城所制。曾失传几十年,于去年被山东诸城琴派第六代传人茅毅购回,当时琴身残破,经茅毅努力,终于修复,使得这张百年古琴重现音色。

  清道光年间的王冷泉、王心源,还有清末的王心葵皆为古琴名家,被誉为“琅琊三王”,他们以风格别致、独有琴操而形成了“诸城派古琴”。

  王心葵,1878年生,15岁跟随王心源学琴,经过十几年的苦心钻研,终于融汇王心源、王冷泉两家之长,兼收并蓄,独成一家。其琴艺精湛,出神入化,备受同行的推崇。

  辛亥革命后,王心葵深居简出,闭门弹琴,不问世事。为学琴、造琴,他竟耗尽家里的三百多亩田产,致使家业日渐败落。王心葵一生监制、斫琴达几十张,其本人制作使用的“玉润鸣泉”,漆光晶莹,纹理佳妙,质兼四善,琴韵清越,世所罕见。后因遭人嫉恨,“玉润鸣泉”和其收藏的宋琴“玉涧鸣泉”被劫掠。

  事后,他悬赏千金征集所失古琴线索,后有乡童来提供线索,才使宋琴“玉涧鸣泉”失而复得,王心葵于是割良田十亩酬谢了提供线索的乡童。而“玉润鸣泉”却从此音讯全无。

  消失几十年现身青岛

  “玉润鸣泉”有文字记载:“此琴为仲尼式,通长137厘米,肩宽24厘米,尾宽16.5厘米,厚4.5厘米,琴身髹黑漆,纹似冰裂。金徽,玉轸。”

  诸城琴派第五代传人高松如女士在去世时,对其孙子、第六代传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茅毅说,一定要把“玉润鸣泉”找到,把诸城派古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