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琴“玉润鸣泉”重现诞生地山东诸城
录入时间:2011/12/26 11:3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几十年来,茅毅虽忙于工作,但时刻铭记着祖母临终前的嘱托。他四处寻找,但“玉润鸣泉”却一直下落不明。茅毅说:“我们寻找这张古琴的下落,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为的是了却诸城琴派传人毕生的心愿。”
2010年3月,茅毅突然接到了学生从青岛打来的电话,称在青岛发现了“玉润鸣泉”的踪迹。茅毅闻讯喜出望外,立刻赶到了青岛,当他看到藏家手里那张残破的古琴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玉润鸣泉”古琴早已残破,琴弦已无,琴身开裂,十三徽全缺失,漆色掉落,有的琴体的配件也不知所踪,但“玉润鸣泉”四字还依稀可见。茅毅以重金购下,奉为至宝。他说:“要对琴好点,它受了不少罪。”
半月“唤醒”失音古琴
返回南京后,茅毅就开始着手对“玉润鸣泉”古琴进行修复。修复古琴,不仅要恢复其原貌,还要使复原的古琴具备演奏价值,这就对古琴修复者提出了挑战。
古琴修复期间,正值盛夏,为了保持室内湿度,工作室里不通风,也不开空调,茅毅每天挥汗如雨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不仅修旧如旧,还要弹奏如新。”茅毅将此作为修复“玉润鸣泉”的目标。他说,“这张古琴损毁的程度之大,是我第一次遇到,所以工作量非常大。其脱落的护轸已经无处可寻,就必须重新找接近的料来配上一致的。”为了使复原的琴最接近原貌,修复古琴所用木材必须同种木料,就连它们的年代也必须尽量接近,茅毅和学生们四处寻找旧家具。
古琴的用料主要是松软的桐木和梓木,能保存千年,奥妙就在上漆上。进入上漆工序后,对漆过敏的茅毅怕学生没有经验,毅然亲自出马,整天泡在油漆熏染的房间里一遍遍地上漆、打磨,他双手浮肿、痒痛、声音嘶哑,双手脱皮不止,但他却说,这是值得的。
就像歌唱家们天天练嗓一般,古琴长时间不用就会弹奏不出音来,需要每天不少于4小时的弹奏,来将古琴的音色“唤醒”。补完漆后,茅毅为“玉润鸣泉”古琴安了24K金的徽,并迫不急待地上了弦,开始通过弹奏重新“唤醒”古琴。经过近半月的“醒琴”,这张流传100多年的古琴,琴音逐渐被调试到较佳状态,与阮琴相比,亦为同类音质,确是一张良琴。(来源:潍坊新闻网/记者:秦子虚)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