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启示
录入时间:2011/12/26 9:47: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独创性是钢琴音乐创作的核心特征
俄罗斯钢琴学派在教学中主张以严格的手指训练为演奏原则的基础,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手指训练体系。演奏中,特别强调“珍珠般的声音”和“天鹅绒般的触键”,要求手指坚强有力,力度变化鲜明,节奏稳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特色。俄罗斯钢琴家们在演奏中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及细节的表达,讲究每一个音的质量。在乐曲处理上规范严谨,十分注意音色、分句与器乐的歌唱性,追求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同技巧动作结合起来。俄罗斯钢琴学派重要的艺术核心特征就是强调歌唱性,以声乐的气息流畅、声音圆润的歌唱方式来阐述钢琴演奏的声音,让钢琴这件乐器人声化。这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旋律风格根源在民间,音乐语言综合了俄罗斯民歌、城市浪漫曲和古老宗教歌曲的元素,渗透着对故乡的深情,对大自然的描绘,对往昔民族光辉的缅怀,对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我国百年来的钢琴艺术创作发展历程也同样呈现出类似的特征,从最早的模仿与改编,到后来的民族化探索,作曲家们都致力于在独创性上有所建树。近些年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也在独创性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作曲家们的创作思维开始由面向外部世界的描绘而转为对人的情感抒发,他们更加关注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在作品中更加注重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在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五声音阶相结合来营造音乐意境和体现民族音乐风格方面的能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种探索的勇气和方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人民性是钢琴音乐创作的源泉
俄罗斯音乐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传统。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强力集团”就大力主张俄罗斯音乐走自己民族的音乐发展道路,强调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和“现实性”,他们的作品充分地体现出鲜明的民主倾向、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反对那种热衷表现风花雪月、爱情至上的贵族音乐倾向,其中大量作品针砭时弊、同情社会底层人民特别是农民疾苦。苏联时期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都很注重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在哲理的深度上,在反映新生活的面貌和苏联人的精神气质方面,以及音乐语言和作曲技法的创新性方面,均有不少突破,达到了较高水平。正是有了作曲家对人民性的不懈坚持和弘扬,才有了俄苏音乐的辉煌乐章。
音乐是生活的艺术,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脱离人民和生活的音乐作品必然走不远、传不开、留不下。音乐只有受到人民和生活的滋养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钢琴与钢琴创作虽然来自于西方,但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钢琴艺术也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特别是在钢琴表演艺术方面,可以说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而且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我们也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演出场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欣赏世界水平的钢琴表演已经成为现实可能。然而,看到我们自己的世界一流钢琴表演艺术家在演奏外国作品,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落寞。为什么这个伟大时代却很难出现同样令人激动的中国原创钢琴作品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我们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有意无意地丧失了人民性和群众性,创作者远离了人民群众和大众生活,对优秀的民族音乐过于漠然,而更多地周旋于商业演出的创作,创作的冲动更多的是为了市场而不是艺术。这种缺少人民和生活滋养的音乐作品不能感动听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不难理解,我们的钢琴表演可以学习国外的演奏技法,我们的作曲方式也同样可以学习国外的创作技法。但是,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不可争辩地说明,真正伟大的作品创作必须扎根于本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诚然,许多前辈已做出了积极努力,创作出不少展现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加以继承和发展。(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金荻)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