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民歌分类
录入时间:2011/12/29 15:10: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传入,儒家封建伦理思想的加深,使土家族由自由恋爱,逐渐转变为封建包办制度。自由的婚姻被买卖或变相买卖婚姻所代替,这就加深了土家族妇女的婚姻痛苦。如《哭媳妇歌》“好茶好饭别人吃,残菜淡饭奴来吃”“公公打骂婆婆咒,都把奴家当马牛”“人家烤的白炭火,奴家手张黄瓜坼”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毒害。《十七八岁姐》“十七八岁姐,嫁个老男客,睡又不会睡,一个弓背背,谁到半夜流口水”则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买卖妇女的写照。
长工歌反映的是贫穷男子做长工的生活,地主阶级对长工的压榨,是长工悲惨生活真实的写照。如《忍在心中一团血》中“新打锄头五斤铁,一天拿起挖到黑”“虾子爬到犁辕上,晓得几时能伸腰”。《叶子烟两头尖尖》“老板吸得丫子烟,长年吸的脚叶烟”都是对地主阶级压迫的控诉。在长工歌中,也有不少具有反抗意识的歌曲。如《不怕老板鼓眼睛》“老板不顾长工命,甲子乙丑年年混,上坎整锄跑三里,下地扯草留三寸,不怕老板鼓眼睛”。《挖蕨歌》“山里的人,苦中磨节。皇帝佬儿,他不晓得”。
单身歌是山区男子到了适婚年纪因为贫穷而娶不到老婆而发出的哀叹。《单身汉歌》“两口子床上喊脚冷,挖苦我们单身汉”“谁人知我单身汉,脚头无妻睡不着”。《说起单身好不苦》“说起单身好不苦,衣服破了无人补,吃了几多含浆饭,穿嗒几多鸡屁股。”。
情歌
情歌是土家族民歌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数量最多,传唱最广的。它的内容含蓄,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多对唱,唱者滔滔不绝,对者如痴如醉,无不把情山爱海溶于歌谣之中。按其唱者身份不同,可以分为郎歌,姐歌,对歌。
即使在封建婚姻制度禁锢下,年轻男女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依旧强烈,通过情歌的方式抒发出来。郎歌是年轻男子对女子所唱,多半是用来求婚所用。如《歌是郎的媒婆婆》“开口同唱一支歌,歌是郎的媒婆婆“《远看姐儿白飘飘》“远看姐儿白飘飘,好似路边白花桃,心想伸手摘一个,半生不熟不好捞,有朝一日桃熟了,要来只须把手招”。
相比郎歌在内容上的单调,姐歌就要丰富许多,其内容包括了初识、结交、赞美、迷恋、相思、偷情等。当爱情受到波折时,就有了苦情、起誓、反抗歌、逃婚等。如唱相思的《不见情哥带信来》“只望乌云带万雨,不见情哥带信来”。
对歌是极有意味的,男女对唱,你侬我侬。如《奴家门口一条河》“女:昨日为你挨顿打,爹妈骂我是贱婆。男:虽说打在你身上,痛在小郎命心肝”。《昨夜一梦梦的乖》“男:山伯难舍祝小妹。女:奴家难舍好情哥”。无不是大胆热烈,赤裸裸的去表白自己的情意。
传说歌
传说歌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对研究土家族历史以及土家族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传说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土家族历史和传说而产生的记史歌,一类是根据历史人物故事产生的古人歌。
记史歌真实的反映了土家族人们征服自然,不断抗争谋求幸福的业绩。如《向王天子一只角》,描写的是土家族祖先巴务相开清江的传说。《康名敬造反》是咸丰四年康名敬起义的历史。《刘尊五要坐施南府》是清末民初刘尊五起义攻打恩施城的历史。《向燮堂歌》是有名的“施南教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