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民歌分类
录入时间:2011/12/29 15:10: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儿歌
儿歌是山区孩子最早的启蒙教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浓厚的趣味性。儿歌的作者多是儿童,在儿童口中不断传唱,最后成型。如《好哭佬》“好哭佬,卖灯盏,卖到唐家湾,捡个破烟杆,吸也吸不来,拔也拔不燃”这首儿歌讲的是一个小故事,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儿童可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就创造了这样的一首儿歌,可见儿童的创造性是惊人的。
劝诫歌
劝诫歌的产生是为了教人做人的道理,现存的劝诫歌里所体现的思想,是三道融合的产物,不难发现汉文化对封闭的鄂西的影响和交融。如《有钱难买青春时》“唱个歌儿多心闲,人到三十无少年,树老一年枯一只,人老一年添一岁,有钱难买青春时”这同“寸金难买寸光阴”多么相似。如《十杯茶》“正月正立春,哥哥莫懒心,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误好光阴”也是劝诫他人要珍惜光阴的。
杂歌
杂歌的内容极为广泛,题材多样,语言精练,比喻生动,风趣感人。杂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杂歌,一类是谜语歌。
杂歌的内容和题材是难以计数的,人世万物,无有不可以入歌的,可见土家族民歌在生活的运用广泛,杂歌一是在内容上杂,二是思想上也是杂乱的。如《老实歌》“三个婆娘六个奶,六只筷子共三双”这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谜语歌写景状物,形象生动,颇有意味。《洗脸帕》“巴掌大,巴掌长,巴嗒老子又巴娘”。《雨伞》“一木造高楼,无瓦无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