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教学空间 >> 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

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以平果壮族嘹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成功融合为例
录入时间:2011/12/31 16:07: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浓郁的壮民族风格

  哈嘹乐队的作品始终坚持本地区本民族主旋律的特色,保持着浓郁的壮族歌圩音乐的意味,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曲调的运用或是民族乐器的使用无不体现了浓厚的壮族特色。

  原生态嘹歌虽没有歌谱留存,但民间流传的曲调十分丰富仅在平果县境内就有“哈嘹”、“那海嘹”、“嘶咯嘹”、“长嘹”、“迪咯暸”、“哟咿嘹”等六、七种,而且易学易唱、优美细膩、朗朗上口。这给哈嘹乐队坚持走原创音乐的道路提供了第一手的好素材。因此,他们的歌曲有着浓郁的壮族味,如歌曲《赶圩乐》:描绘了壮族阿哥在去歌圩的路上想到要和心爱的阿妹相会的急切和喜悦之情。先由一声公鸡打鸣引入歌曲,接着以两个小伙子边唱边打陶鼓②,然后四个姑娘一边打着陶鼓一边用韵味十足的壮语唱起优美的原生态嘹歌曲调,男声则将流行唱法自然的融入其中,歌中还穿插着姑娘们用壮语的说笑片段。生动的再现了歌圩上青年男女相互对歌的原生态风貌。使这种意境的营造得很到位,让人们从歌声中似乎能看到一幕幕歌圩对歌的场景,能感受到歌圩上男女青年的欢快与热烈。

  而哈嘹乐队的另一首代表作《月亮》则主要表现男女青年在歌圩分别后阿哥对阿妹的思念之情。

  女声嘹歌(壮语):

  Daenglaj goek goleux(goreux),Gangj mbouj leux mboujce.

  Daengzlaj goek goge, Mbouj ce mwngz youxnoix.

  (中文意译) 三月松树发新枝,哥妹结伴赶歌纤。山歌越唱心越甜,木棉树下俩相依。

  男声(汉语):

  想你好整夜,想到月亮都沉默了,我满身满头是露水,晶莹着你温柔的睑庞。

  望着那座山头,仿佛看见你悠悠飞舞,心向远方随你飘飞,凉凉风吹我依然陶醉。

  想你的夜像月亮那么美,身边小河淌水,流波潺潺笑容微微, 你那么美像月亮那么美,时而圆时而缺,我也永远向你追随。我愿意拥有这样每个想你的也,想你起舞飘飞,想你像月亮优柔的美,就算我不再入睡。你那么美。[5]

  歌曲以女声壮语演唱嘹歌经典曲目《木棉树下俩相依》③引入,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四个姑娘都是用清唱、和声和多声部的形式来完成,配合得天衣无缝,有如天籁,歌声像潺潺溪水流过观众的耳畔,将人们从喧嚣的都市带到了宁静的大自然中。随后的男声用流行唱法配以电子音乐加以演绎,由此产生原生态山歌与流行乐的美妙结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都市里阿哥去赶歌圩时遇到山寨里的阿妹,因为阿妹如此美丽动人,阿哥就把阿妹比作为月亮,发自内心去赞美与吐露仰慕之情的故事。委婉地将壮族小伙子对心爱的姑娘那种浓烈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歌词中描绘的木棉树相依、月下对山歌都是典型的当地夜歌圩场景④,从歌类别上看是属于嘹歌“歌圩十唱”⑤ 中的“思念歌”,曲调上则吸收嘹歌中“那海嘹”⑥的唱法,单声部高音领唱第一句歌词,接着二声部合声唱二、三、四句歌词。每一乐句均配唱整句歌词,并且在句前,或在句中、句后添加“呵”、“嘻”、“哈”、“嘹”这些衬词。每两句乐句为一个乐段,两个乐段的尾音都有“嘹”、“啰”这两个衬词。正因为这些元素的使用,所以哈嘹乐队的音乐从创作到演唱无不透露出浓郁的“壮族风”。

  (二)独特的创新风格

  流行音乐强调个性,要不拘一格,结合自己的优势大胆创新,只有特点鲜明充满时尚的元素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哈嘹乐队的成员是由壮、汉、满等各民族的青年人组合成,他们思想活跃,多才多艺,能写、能唱、能弹(演奏)、能演,是个多元的而又充满创作活力音乐表演组合,因此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也独具特色,如:

  《乐逍遥》

  邕江南岸雨霏潇,一缕相思共缠绕,

  珠泪沾衣情悲切,奈何千山万水遥;

  遥望星空银河浩,七夕已过无鹊桥,

  吾欲驾云乘风去,朝暮相伴乐逍遥。

  这首《乐逍遥》歌词七言八句极具中国古诗的韵味,而且用了家喻户晓的汉族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更使这首歌在内容上古韵十足。然而,两位男主唱在演唱的过程先用壮语唱再用汉语唱,其中还加入了大量现代流行唱法的唱腔和大段的RAP,歌曲的伴奏以现代流行伴奏为主,又穿插着四个姑娘的民族舞蹈和陶鼓声的点缀,最后又以女孩子撒娇的口吻结束,十分亲切活泼,又给人浓郁的现代感。整首歌古典和现代、原生态和西洋各种音乐元素穿插交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既创意十足又不显得杂乱,给我们奉献了一曲感情浓烈而旋律动听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