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爱乐女乐团 PK流行乐
爱乐女室内乐团成员
上世纪80年代末,愿意为音乐事业献身的郑小瑛陷入了极度矛盾与痛苦之中。
“港台音乐风靡大陆,中央直属机关文艺团体的许多名角都去‘走穴’,合唱队赋闲了,歌剧也不演了。我非常热爱歌剧,可我却无法挽回严肃音乐下滑的趋势。”郑小瑛的无奈与痛苦引起了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和小提琴家朱丽的强烈共鸣,“有一次我们三人凑到一块儿,偶然说起,大家深有同感,我们都希望年轻人能有更多机会了解高雅音乐的美妙,后来就商量,能不能找一批热爱音乐事业又不计报酬的志愿者,组建一个旨在为年轻人普及交响乐知识的室内乐团,义务地把交响乐送到学校去呢?”
就这样,她们马上分头打电话联络,“没想到居然有十几人响应,把我们高兴坏了。当时答应无偿演出的几乎全是女同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孟姜女、莫愁女,我一想,就叫爱乐女吧!”爱乐女室内乐团就这样于1989年12月诞生了。
“那个年代流行走穴,抓起电话第一句要问清楚多少钱。但是爱乐女从不计较这个,而是直接问,到哪里集合。大家往往是刚从各自单位下了班,就立刻顶着酷暑或严寒赶来,随团队一起到很远的地方演出。”郑小瑛记得,“有一次到昌平的石油大学演出,二胡演奏家宋飞是我们接车的最后一站。那天下着大雪,又没手机。因为路滑,车子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都猜想宋飞可能已经走掉了,没想到,远远看到她拎着两把二胡在雪地里不停地跳,就这样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
作为把高雅音乐引进校园的先行者,爱乐女的演出总能吸引同学们提前到剧场礼堂占座,演出时不仅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大门外都会挤满年轻的听众。
1994年,当郑小瑛得知世界妇女大会将于第二年在北京召开时,她脑子里闪出一个想法, “何不成立一个女子交响乐团来展示中国妇女的才华与风采?”考虑周全后, 郑小瑛决定主动请缨。
1995年的金秋,在爱乐女室内乐团基础上组建的爱乐女交响乐团登上了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的舞台。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交响乐团,108名演奏员手执乐器,身穿白纱长裙,随着郑小瑛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扬,美妙的音乐瞬间涌向了全场。她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妇女在被誉为“阳春白雪”的艺术上的才华与风采。
一位来自美国的女音乐家感叹,“在舞台上,郑小瑛是那么温文尔雅、优美高贵,她那指挥家的手总是在轻盈地飞舞着,仿佛在安抚、迎合和抚摸着每个音符,好像音符就环绕在她周围……”还有观众告诉她,“世界上不是没有女子交响乐团,但是规模都很小,像这么大规模的,又那么有气势的,没有。这不仅仅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也是世界妇女的骄傲。”
爱乐女这支“低谷中的鲜花”,成立6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默默耕耘在高雅音乐这片备受冷落的“乐”土上,她们利用业余时间一共演出了近300场,到过70多所大中学校和厂矿、农村,听众约23万人。然而,有着骄人成绩的爱乐女却由于当年志愿者团体的体制始终理不顺而不得不解散。
1996年的8月,郑小瑛在北京音乐厅指挥爱乐女乐团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演出结束,她面带微笑地向满场观众宣布了这一消息。“我没有向观众讲原因,只说我们不得不停止了,结果观众都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