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教学空间 >> 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录入时间:2011/7/22 15: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的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气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意义的建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

  例如在曲式学习中,当对某一乐曲的结构分析出现歧异或见解各异时,可以按不同意见分成或若干小组,根据曲式学的原则、乐段、乐句、和声、织体等特点对同一问题展开不同分析,形成观点后,集中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准备好教科书,更重要的时还有相关的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目的是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路,不要被单纯的书本知识所禁锢。例如在分析某一音乐作品时,不全需要乐谱本身,还要有音像资料来辅助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只是完成教学目标)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

  综合所述,建构主义为高校音乐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平台,通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实践使之可以建构起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教学改革展示出了更宽广的思路和前景。

  本文作者为石慧,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