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训练:节选中国戏曲、歌剧等经典曲目为音乐素材,通过对中国古典舞中的提、沉、冲、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舞的风韵。重点掌握相对简单的中国古典舞中有关"身韵动态"的组合训练,例如:圆场组合、手位组合、眼睛训练组合等。
6.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训练:选用学生演唱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以这些曲目作为音乐素材,纳入舞蹈组合表演形式中,这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不同区域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与风格特征。其内容大致包括:东北秧歌与陕北秧歌的动律、手巾花、步伐组合,蒙古族的硬肩、柔肩、马步组合,藏族的弦子、踢踏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朝鲜族的古戈里、安旦组合等。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各民族民间舞相应的风格特征,以便为日后舞台表演运用地得心应手奠定基础。
7.国际标准舞(各国生活舞蹈)的训练:一方面采用诸如华尔兹、探戈、伦巴、踢踏舞等国标舞的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和了解国标舞的基础舞步与舞蹈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对于这些舞蹈的训练,尤其是国标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男女对舞时的协调配合,形成体态、神态上的自然交流,从而培养其对于多种动感形态的处理能力。
8.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民间舞(如西班牙民间舞、俄罗斯民间舞等)以及流行舞(现代舞、街舞、爵士舞等)的训练:其中采用各国经典歌剧片段以及流行音乐纳入舞蹈组合中作为背景音乐,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将"歌"与"舞"有机、协调的结合在一起,使"声断情不断、情与舞相融"在学生的实践中得以充分的认识与体悟。
9.运用各种道具(如手绢、扇子、刀、枪、剑等)与身姿造型相结合的训练:在使用各种道具的教学当中,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把握“借用性”的表现手段,通过运用各种道具来延伸艺术语言的表达,从而使整体的艺术形态更趋于丰富与完美。
10.各种服饰、头饰与肢体表现的搭配训练:这一部分主要解决穿什么样的服饰,去如何站、立、行,戴什么样的头饰,去如何处理转、移、起、落的问题。其训练的目的是力求在整体形态中自如地控制和把握"手"与"头"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定位,同时使学生掌握在不同的服饰与头饰的穿戴上与其动作相互融合,并且最终形成自然和谐的形体统一。上述所列出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的基本内容或类别虽然仅仅是一些纲目,而且内容较多、范围也较广,但都是笔者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效,因此借本文在这里提出,以供大家参考。至于从编写教材的角度来讲,文中各个序号中的内容排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