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需要提出的是,由于"舞蹈形体训练"课的重要性和声乐表演教学内容及艺术风格多元性等问题,决定了 "舞蹈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范围应与之相配套。如果从严谨的学科设置来着眼的话,应进一步加强对"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若能将授课时间相应的增加,并适量的增设舞蹈赏析课程,如中外经典舞剧片段、经典舞蹈剧目等,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那么,舞蹈形体课预期的构想将不再遥不可及,否则学生们对这门课程只能处于"萌芽状态"。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与实际教学相适应的负载量,科声乐表演专业就应从大学一年级开设此课,而在其后的各个学期、学年,再逐步进行阶段性、逐级性的教学与考核,到了大学四年级毕业时,应以载歌载舞的成品型歌舞表演组合,或部分经典歌剧戏曲片段作为学生最终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舞蹈形体训练"课在声乐表演专业中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来,从而才能尽善尽美地表现声乐表演中光彩夺目的完美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开始之际,新的时代、新的思潮和新的观念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决定于我们能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突破传统的束缚,从而向未来发起挑战。当今对于艺术人才的评价标准日益更新,因而培养具有"三位一体"综合性能力的声乐表演人才,已经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专业中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的认识、作用、目的性和重要性的阐述,以及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其立意是想通过本文来修正舞蹈形体这门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力求从声乐表演艺术形态本源的角度出发,还声乐表演艺术一个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① 《辞海》(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2月第1版。
② 《艺术概论》,孙美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③ 《艺术概论》,周星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雌,2001年6月第1版.
(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