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于民族声乐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完善个人素质。马老师说:"我在给学生布置作品的时候,不是急着马上让他们去唱,而是首先要做好案头工作,要去了解分析作者、作品的背景,要表现的情感,作品的曲式、内容的分析,基本上在框架上学会歌唱处理。去研究作品的风格特点,去了解它的民族语言,民族表演的形式,包括它的身段,咬字多要讲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案头工作的要求会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打下基础,综合的技能练习不断完善个人素质。这种通过自主地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解决、实践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思维及创造能力,使他们懂得学习、善于学习、有继续学习的要求、能力和习惯,学会积累和运用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达到唱声音、唱情感、唱文化、唱个性。
(四) 于民族声乐创作
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是共同发展、并存共生的, 新的创作作品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创作的繁荣。我国民族声乐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也要求民族声乐应不断地深入、发展和创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元素,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坚持文化价值观、坚持科学训练、坚持"与市场接轨"、坚持演唱风格多样化、个性化的声乐教学理念,会促进我们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使作品能"够满足民族声乐技术层面、风格多样层面的不同需求,符合中华文化传统审美、国人欣赏习惯、中华文化价值取向等诸多标准;能够表达、反映、歌颂时代精神"的作品。
(五)于人民群众
执行这样的教学理念,势必会培养出风格特点多样化的歌唱家,扩大观众面,加强民族声乐的普及性,提髙观众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取向。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种类,因和文学的结合以及人体即是音源这两点原因,声乐所起的社会作用或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比其他的种类更直接、更快捷,所影响的地域面积和听众数量更为宽广、巨大,因此奠定了它在音乐艺术中的独特的地位。特别是民族声乐艺术,它继承了传统民族唱法的精髓,它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亲切的乡土性而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影响更为巨大。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正带着独特的风格韵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大化地拓展观众群。
马秋华的教学理念,既体现了她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文化与对中外声乐文化的有机结合,更体现了她极大的文化包容度和髙远的艺术见解力。符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这既是对前辈们创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也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思路、方式,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从教学理论层面研究她的教学理念对更新我们民族声乐教学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当然,作为表演艺术,更需要从技能教学操作方面去研究、学习。共同为繁荣我们民族声乐事业而努力! (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