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秧歌剧演唱的戏曲化特征
由于秧歌剧广泛吸取了陕北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所以在演唱上显示出浓郁的戏曲味道。秧歌剧的旋律融入了眉户、道情等地方戏种的独有韵味和曲牌,因此,我们不难感受到戏曲唱法中高亢、激昂的发声技巧以及细致委婉的声腔韵律。另外,由于伴奏乐队使用的乐器也都是戏曲伴奏乐器,如板胡、小三弦、管子、梆子等等,这就更加增添了秧歌剧的整体戏曲化特征。在众多唱段中,以刘炽创作的秧歌剧《减租会》中的“翻身道情”最能够体现戏曲韵味(谱例三)。
“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调创作而成的。当时鲁艺文工团的作曲家们挖掘了一大批陕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音乐,当他们听到陕北道情那酣畅淋漓的音调时,决定要利用这一音调写出一首歌颂贫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新"道情",于是便有了这首《翻身道情》。这个唱段体现了戏曲唱腔的随创性:演唱速度上,根据唱词的变化调节演唱速度。比如,第一句的唱词“太阳一出来呀,哎咳……满山红,哎咳……”,就用了欢快的速度演唱,为的是表达老百姓喜悦的心情。而当唱到“受欺压一层又一层”时,速度立刻放缓,百姓心中的委屈与苦难通过慢速的曲调娓娓道来。演唱韵味上,频繁的拖腔、花腔以及甩腔显示了戏曲唱法在韵腔方式上的大胆自由性。例如第一句中的八个“哎咳”,以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将拖腔洋洋洒洒地展现出来。而“如今站起来”中的“来”字,则大胆使用了甩腔,这也是戏曲唱段中常见的演唱方法。在歌曲旋律上,常有十度以上的跳进,这样的旋律走向是陕北秦腔典型的音调特征,髙昂激越、纯朴奔放。另外,这个唱段还使用了较多的过门音乐,这是典型的戏曲化风格,显然,这个秧歌剧唱段弥漫着浓烈的戏曲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