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标准与有效监督
一直以来,出版界对音乐出版的认识上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认为音乐出版门槛较低,所以,众多出版社纷纷染指这一市场。其实刚好相反,音乐出版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音乐研究》副主编陈荃有博士就曾多方呼吁传媒界关注音乐图书的出版现状,他认为:“音乐图书出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从组稿到审稿到校对都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非专业出版社只是在图书出版的某一环节请专业人员略作指导,无法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
因此,规范的行业标准,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会让参与游戏者在公平的环境下掌控自己的进退、攻守、取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音乐图书市场陷入无序、混乱的竞争状态。这是其一。
其二,出版社要自觉建立品牌竞争意识,找准市场定位,锁定目标读者。
市场竞争有两种主要形式: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市场竞争形式显然不是出版市场竞争的上策,而通过产品差异化进行的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不二法则。如安徽文艺出版社近年来将音乐类图书确定为品牌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后,加大了选题开发力度,在细分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该社策划出版的普及型音乐图书《新人金曲100首系列》、《戏剧100首系列选曲》、《华语巨星系列》、《青少年民乐经典系列》、《快乐钢琴视奏系列》、《流行新节拍系列》、《小提琴音乐会经典炫技作品集》等,就深受读者欢迎,并多次重印。
这种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增加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的辨识度,从而树立品牌形象的做法是出版社制定的高质量竞争战略,体现了企业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志向。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绝不是那些以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短视的出版社。
其三,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如音联体等)或行业间互动的作用,促使各出版社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音乐图书市场要想步入健康、有序、繁荣的发展之路,除了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他律手段外,更多的还要依赖于行业内自发组成的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强化各成员单位的出版特色,坚持自己的出版方向,避免无序竞争,避免重复出版,形成有序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共同发展,净化音乐图书出版环境。
这一做法成功的例子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音乐图书订货会,此后又连续推出几届,在市场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极大促进了两社的飞速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样的做法值得业界思考、总结。
作者:陶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