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行业新闻 >> 广东流行乐坛35年

广东流行乐坛35年
录入时间:2012/2/16 10:3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1982年,由郑南作词、徐东蔚作曲,沈小岑演唱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成为广东流行乐坛第一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流行歌曲,当时收录了沈小岑这首歌曲的卡带在全国范围内销量直逼200万盒。此时在广州,一股新兴的原创力量正在蓄势待发。

  1985年12月10日至19日,广州市文化记者联谊会等举办了“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倡导告别“口水歌”,告别贴牌造星,写自己的歌、造自己的星,闯出新天地。广州音乐茶座的各支轻音乐队、各大歌舞团都参加了比赛,其中不乏当时已经成名的李华勇、吕念祖、刘欣如等歌手。在这次大赛上,首次评选出了广州的“十大歌星”、“十大歌曲”。它不仅开了内地流行音乐大赛之先河,聚集了全国范围内大量的创作、编辑、录音、出版和表演人才,更重要的是,它从中培养了1990年代后活跃在内地流行乐市场的一代音乐人。诸如陈小奇、李海鹰、解承强等一大批年轻的创作者,都是通过这一比赛脱颖而出的。

  1988年起,国内刮起一股“西北风”,不管是刘欢,还是成方圆,甚至姜文,无一例外都搭乘过这班车。“西北风”的盛行,真正意义上标志着内地原创开始成为市场主流。而它的兴起,正是因为广东音乐人解承强的一首《信天游》。用陈小奇的话来评价,当时在“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中崛起的音乐人,成为了日后广东乐坛的中坚力量。

  1990年代 内地唱片工业产业链逐渐成形

  1990年,原名杨岗丽的杨钰莹推出首张专辑《为爱祝福》。新时代唱片公司首开先河大胆砸下10万元,在央视黄金时段为她做了整整10天的广告。当时一盘盒带的批发价仅为4.1元,10万元的广告费无疑是天文数字。

  随着唱片公司的成立和唱片市场的繁荣,1990年代初,广东开内地先河从港台借鉴“签约”制度,包装打造了内地第一批属于自己的歌星。当时的广东四大——中唱、白天鹅、新时代和太平洋旗下,各自网罗了一批重量级歌手。比如新时代的毛宁、杨钰莹,比如中唱的甘苹。由于唱片的制作成本低,利润高,一盘磁带可以轻松卖出百万盒,利润高达三四百万元,一张CD更是可以赚到七八百万元。加之当时的广东本地媒体对原创歌曲的推崇,这个内地唱片工业产业链逐渐成形。

  1987年,广东电台文艺部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歌曲排行榜——“健牌”广东广播歌曲大赛(《广东新歌榜》前身)。当时的电台,多半播放老歌和港台流行歌曲。而这一大赛的创办,正是为促进本地原创音乐发展,对抗港台歌曲。虽然是大赛,但其实也是一个排行榜,等到年底最终评选出“广东十大创作歌曲”。后来广东电视台也开始邀请大批广东乐坛的歌手上娱乐综艺节目。媒体的给力推荐,为歌手、歌曲的走红提供沃土。

  1990年,从家乡南下到广州发展的杨钰莹在老师吴颂今的介绍下与新时代唱片签约,当时她还名叫杨岗丽(本名)。在老总吴建邦看来,杨钰莹虽然有点土,但清纯,声音也很甜美,加上国内正刮起一股甜歌风,市场上受欢迎的既有港台的邓丽君、韩宝仪,又有内地的李玲玉,吴建邦当时就觉得,杨钰莹可以走甜歌路线,于是拍板与她签约。签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同年,杨钰莹推出了首张专辑《为爱祝福》。唱片公司砸下10万元,在央视黄金时段为她做了整整10天的广告,每天10分钟播放杨钰莹的歌曲和影像,可说是内地早期MV的雏形。这个决定无疑极为大胆,当时一盘盒带的批发价仅为4.1元,10万元的广告费无疑是天文数字。这张专辑售出百万张,杨钰莹也取代李玲玉成为内地玉女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