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流行乐坛35年
录入时间:2012/2/16 10:3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不仅如此,公司为推广杨钰莹,还用自身的音乐资源与影视公司谈合作,由新时代公司为这些公司免费制作影视剧配乐、主题曲,但必须由杨钰莹演唱主题曲,而正是电视剧《外来妹》让杨钰莹真正红透中国。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是内地对于歌手包装的雏形。
在签下毛宁之后,公司将他和杨钰莹以“金童玉女”的形式推向市场,比如公司安排两人1991年在央视《正大综艺》上演绎歌曲《心语》,这首歌至今在KTV点歌率居高不下。这对金童玉女成为内地第一代偶像歌星。
据陈小奇介绍,当时寻找这些歌手的途径,除了在歌舞厅发掘的,比如毛宁,通过比赛发掘的,比如陈明、甘苹,还有朋友介绍的,比如李春波。而所有挑选的标准也非常简单——唱功好,有独特的市场定位。至于合约,其实也是借鉴港台的做法,用协议合同的形式对歌手做一个专辑制作数量和周期的承诺,也并未料想到未来演出市场的火爆,所以仅仅只是签下了唱片制作的部分,并未有附带的约定。
当时的唱片公司对于歌手的定位就是“他适合什么风格的歌,现在市场喜欢什么样的歌”。签约歌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歌曲,不再以翻唱为主。“毕竟翻唱再出名也没有用,你在市场上都是站不稳的。”所以,至今让陈小奇这位广东流行音乐代表人物骄傲的仍然是,“每个广东出去的歌手,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回忆起自己为毛宁创作的《涛声依旧》,陈小奇说最初是为另外一位歌手创作的,“1990年就写好了,给另一个歌手录了音。后来在歌厅看到了毛宁,觉得他声线条件和个人形象都很适合演唱这首歌,所以1991年找他来录音,录完后我们都很满意。”这首歌对陈小奇个人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以词创作为主的他,也是第一次参与作曲的工作。“1991年这首歌在排行榜上成绩不错,并且拿到了当时的‘十大金曲’。到1993年上春晚,这首歌一下子就爆红了。”此时,央视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仍然并未得到太多人的重视,广东仍然以创作力强、制度先进等优势,成为全国优秀音乐人才蜂拥而至寻求发展的地方。
广东乐坛的繁荣,也引起了香港乐坛的关注,包括麦子杰、王子鸣等一批广东歌手都有机会与香港唱片公司签约。然而,这股“签约潮”并没有在国内超越“广东制造”的地位,反而不少香港歌手如黄凯芹、刘德华、黎明、彭羚、吕方、叶倩文、谭咏麟等,都选择了邀请广东音乐人为自己打造歌曲。
从寻找歌手,到签约,再到将他们包装推向市场,一个属于中国内地的唱片工业链在广东诞生并成熟起来,在全国范围内独领风骚,以至于北京著名音乐人苏越也曾发出感慨,“广东是流行音乐的延安。”
19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从解约潮到新媒体音乐
2004年,香香用简单的设备翻唱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等在网上疯传。随后,她与广东飞乐唱片签约,首张个人专辑销量很快超过了50万张。而孔雀廊唱片公司推出的凤凰传奇、郑源,金信子公司推出的大批无线音乐金曲等,都创造了新世纪流行音乐的奇迹。
然而,签约制度的不完善,很快就出现了漏洞。“当时谁也没想到后来的演出市场会如此火爆,与此同时随着盗版的猖獗,唱片公司在一张唱片上的投入渐渐变得入不敷出,而演出市场的火爆又带来了歌手出场费的飙升,但唱片公司因为并没有与艺人签下这部分的提成,变成艺人挣钱,唱片公司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