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军旅作曲家沈亚威
录入时间:2012/3/30 17:0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沈亚威(1920-2002)是我国现当代音乐史上颇具影响的老一辈军旅作曲家,歌曲创作贯穿其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代表作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季风车歌》、《黄海渔民曲》、《金牛谣》、《打个胜仗哈哈哈》、《刺枪歌》、《别处那儿有》,以及古装话剧《甲申记》插曲《圆圆曲》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功劳运动歌》及《淮海战役组歌》中的《乘胜追击》、《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狠狠地打》等;建国后,其创作的《海岸炮兵歌》、八场歌舞《东海前哨之歌》中的《战士第二故乡》,《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合唱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深受部队官兵和群众的喜爱;改革开放后,创作了《钟山颂》、《护士之歌》、《我有一个小书库》、《行进在祖国大地》、《乡愁》等歌曲。
1920年12月16日,沈亚威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务团,从事街头救亡宣传;同年8月加入新四军,被分配到军部战地服务团歌咏组任副组长;1939年曾到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师从何士德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作曲、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服务团音乐教员。1946年任华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文工团团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 1954—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江定仙、肖淑娴等进修理论作曲;1955年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1978任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1983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专职创作员,1988年离休。1979起,沈亚威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副主席;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2001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沈亚威善于观察、体会和捕捉生活,他把真实的生活情境、内心感受用音乐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来,使得作品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在六十年的歌曲创作生涯中,他紧跟时代的步伐、孜孜不倦,在题材、体裁、构思、手法、风格等方面不断探索、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军队文化工作的领导者,不仅是他的作品,他儒雅谦逊、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和认真严谨、开拓创新的治学态度感染和影响了无数人,他为军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从他领导的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也走出了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家。
沈亚威的一生中国现当代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作品都值得后人细细的品位、学习、研究。纵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乐文化,无论在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安居乐业、蒸蒸日上的和平时期,始终以歌曲为主体的。作为一名军旅作曲家,沈亚威几乎将其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歌曲创作上,其作品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以沈亚威歌曲作为研究对象。
相关链接:沈亚威的生平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