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夏季达沃斯论坛、国际金融投资博览会、亚太城市领导人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和奥运会、残奥会、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观礼台服务、大连创建最佳旅游城市等大型活动中都有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在全国“未来导游之星”大赛、全国模拟联合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希望英语比赛”、全国校园主持人大赛、大连市“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大连高校企业创业大赛等比赛中,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多次荣获不同级别奖项。
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人次考取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就职去向为外事、外经外贸、银行、旅游公司、科研机构等单位,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文化传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是我校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而成立的教学单位,设有对外汉语、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学制均为四年。文化传播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公共必选课——大学语文、全校部分选修课和部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文化传播学院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对外汉语、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领域包括各类学校、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对外交流等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管理、文秘和宣传工作,也包括运用汉语、英语进行采访、写作、编辑、翻译等工作。
文化传播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术精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师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年龄结构(老中青)和学缘结构都比较合理。课程设置齐全,包括7门英语类和24门汉语类专业必修课课程,以及20余门专业选修课。该院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环境良好,外语学习氛围浓厚。在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全院教职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学院以强化英语教学为特色,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达到专业四级水平。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实践环节教学的开展,利用学校与社会建立起来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社会紧密接触,深入掌握本学科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同时也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传播学院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借助外语院校的外语优势和国际合作办学优势,既为对外汉语、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展示文化内涵、提高人文素养、丰富科学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舞台,也为学生走向世界宣传中华文明、做“文化传播使者”提供最佳选择。
软件学院
为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对精通外语的复合型IT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省市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和要求下,大外于2004年成立了软件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软件技术专科专业,及日语(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两个专升本专业。大外软件学院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被市政府授予“大连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吸收为大连市首批IT教育联盟成员。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行业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十大软件学院”,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评为“中国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荣获“华尊奖—中国最具影响力软件人才培养领先学院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同年与英特尔公司签约“嵌入式系统大学合作计划”。在2011年底进行的第二届全国服务业公众满意度专项调研,我学院荣获“金典奖—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软件人才培养典范学院”。
软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特色突出。9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软件外包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定制培养及实习、就业的机会。课程设置注重人才培养特色,在专业中强化英、日、韩语课程,适应用人单位对精通外语的复合型IT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