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孙子左天露给唢呐装上鼻引,给我们表演了“鼻吹双唢呐”和“口鼻双吹唢呐”《双点鼓》。别人用嘴巴还气息不够,他用鼻子照样吹得高昂激越,令人叹为观止。这门需二三年练就的“绝活”,左家三代有5个人会。25岁的左天露就是2011年底曾经赴台湾参与演出的人之一,现在被公认为是青山唢呐“第五代传人”。
湘潭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书记、局长莫柏槐组织完成了唢呐传承的四个工程:成立唢呐艺术团,做专题节目,收集整理了370首唢呐曲牌专辑,出版了一套石鼓、青山唢呐音像光盘。莫柏槐还充分吸收老一辈艺人的精华,新创作了《祈丰年》、《春风吹进青山桥》、《凤鸣青山》等新的唢呐吹打乐。训练有素的艺术团经常到台湾、北京、县里公开演出,今年3月份,湖南省国家非遗项目评估验收组来指导青山唢呐申报世界非遗时,左天露等人换上鲜亮的演出服,吹奏了新曲《祈丰年》,“醉倒”了在场的领导。
左克和讲起孙子左天露的往事:放假了,左天露来到爷爷家,说“吹唢呐好玩儿”,在爷爷家吃了睡、睡了吃,就不回家,硬磨到爷爷答应教他唢呐。现在他是青年人中的唢呐翘楚,与伯伯一起,是歇马中学唢呐班的老师。他与“徒弟”们相处得格外融洽,教起来也格外到点。今天上午,他指导李燕和赵满,“下周教换气法,鼻子吸气,这周你们要练习让气息匀称,像这样轻点慢点长点吹。”两个徒弟茅塞顿开。
事实上,这一家子5个人只要没有红白喜事的空当,都会去指导歇马中学的徒弟、周围的爱好者以及湘乡等地远道而来登门求教的人,毫无保留。修行在自身,但艺靠众人传,这一家深谙此理。
说着过去的故事,左克和3岁的重孙左仁义走了过来。跟历代祖辈们幼时一样,他也把这个响的东西认成了“玩具”。他拿起爷爷打了两个补丁的唢呐,朝天吹得震天响,笑了乐了。
唢呐声中,我们又想起了陈鸿明校长讲的,“明年你们来,就能看到成果了。专门的唢呐教室、历史渊源展示、学生表演,都会有。”憧憬中,我们看到了青山唢呐的明天,看到了它代代传承的希望。(光明日报 唐湘岳 吴竹 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