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鲁迅在他离开故乡时的那段结束语更让人有一种希望渺茫的感觉。黎锦晖所走的路,无疑是冲破藩篱独自选择的“路”,且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路途之艰辛,亦会有雾幛,音乐学界因之不仅有廓清模糊视界的需要,对艺术实践进行真实总结并最终服务于艺术实践也是需要的。同时,我也不希望我们未来的音乐创作及引发的评论之路亦会有一种渺茫的感觉。(本文原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作者夏滟洲现为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黎锦晖:《神仙妹妹·旨趣》,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10月版。
[2] 黎锦晖:《神仙妹妹·旨趣》,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10月版。
[3] 黎锦晖:《小朋友》第26期,上海:中华书局1922年。
[4] 黎锦晖:《明月新歌128首》“引言”,上海:知新书局1936年发行。
[5] 鲁迅:《摩罗诗力说》,载《鲁迅全集》第2卷2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 黎锦晖:《麻雀与小孩》“卷头语”,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2月版。
[7] 黎锦晖:《神仙妹妹·旨趣》。
[8] 黎锦晖:《三蝴蝶》“卷头语”,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3月版。
[9] 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可参阅陈聆群:《王人艺先生谈聂耳和黎锦晖》,载上海:《音乐艺术》1985年第3期(总第22期),第14—17页;邢雄志:《黎锦晖为什么写“黄色歌曲”》,载西安:《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总第43期),第29—31页。
[10] 摘自《访问黎锦晖先生的记录》,载《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第105号,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印,1959年版。
[11] 引自鲁迅致窦隐夫函(1934年11月1日),载《鲁迅全集》第12卷第5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12] 黎锦晖《斩断毒根彻底消灭黄色歌曲》,载北京:《人民音乐》1958年第3期,第25页。
[13] 引自邓湘寿《编者的几句话》(1930年6月1日),载《明月之歌》(黎锦晖歌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