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翻译家 薛范
薛范是谁?有的人并不知道。一旦知道了我们平时喜欢听、喜欢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忆往日》、《草帽歌》、《丽达之歌》、《音乐之声》、《友谊地久天长》、《手拉手》、《人鬼情未了》、《月亮河》、音乐剧《猫》和《剧院魅影》中《回忆》等插曲、动画片《变形金刚》、《花仙子》、《机器猫》中的主题歌曲等等都是由他翻译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10月30日晚,上海音乐厅掌声如潮,上海市文联、上海音协、上海作协和上海译协联合举办了《流淌心底的歌——薛范翻译生涯60周年专场音乐会》,以表彰薛范先生对外国歌曲翻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其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成就。演出票在一个多月前就售罄,本报记者准备到音乐厅门口买黄牛票,薛范先生的好友章洁思老师得知后将薛先生给她的票转送给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诞生
无论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国内城市,还是在莫斯科,凡是薛范作品的音乐会,都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下简称《莫》),而且往往会台上台下连唱数遍,将气氛推向高潮。
《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1956年举办的全苏运动会摄制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所写插曲之一,第二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这首抒情歌曲在参赛中引起了轰动,夺得了金奖。大会闭幕,各国青年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告别莫斯科,这首歌曲也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
1956年7月,薛范从《苏维埃文化报》上刊登的联欢节获奖歌曲名单上看到这首歌曲。他手头正好有这首歌曲的原谱,一试唱,就被深深打动了。薛范决定立即着手翻译,但整整工作了两个夜晚,译出的歌词也没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意境和感觉。
薛范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听歌剧,歌剧散场了,回家途中,蓦然,不知从哪幢楼里飘来一阵悦耳的钢琴声,他听出来是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他想象着那位弹奏者是位妙龄少女,在那个静静的夏夜,悠扬的琴音自有一种神秘、甜蜜的意蕴。回到家时已是午夜1时,但他丝毫没有睡意,面对着《莫》的草稿,他忽然来了灵感,内心的情感像喷涌的甘泉,顺着笔端汩汩流出,一个多小时,就把满意的歌词译了出来。直到今天,那晚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
不久,北京的《歌曲》和上海的《广播歌选》同时发表了薛范译配的《莫》,很快,这首苏联歌曲在全国流传开来,此时离世界青年联欢节闭幕还不到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