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营口买断世界十大名牌钢琴之一的瑞典诺的斯卡钢琴厂,并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搬迁、当年投产,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中高档钢琴的历史;1997年,“辉煌的五年成就展”在北京举办,中央领导同志用营口生产的“诺的斯卡”三角钢琴,弹奏了一曲《黄水谣》,一时成为业界美谈。而“诺的斯卡”也一举成为了营口东北乐器厂的王牌产品。
从产业调整到情结难去
新千年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经济形势的波动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进口乐器的涌入,曾经的东北乐器厂从产量到销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2007年,美国著名乐器制造企业吉普森公司宣布将全资收购中国骨干钢琴制造企业之一的东北钢琴有限责任公司,时任吉普森公司总裁的贝尔曼在签约仪式上说:“我们一直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将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产品门类更丰富的钢琴产品。”而曾经在中国名噪一时的“诺的斯卡”也随着这次结构调整而不再生产,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子品牌,而事实证明,吉普森公司的新产品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并没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提供性价比更高、产品门类更丰富的产品,这一次的大变化在很多老东北乐器人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一方面痛心丢掉了这金字招牌,一方面更担心乐器制造的传统会消失殆尽。
然而营口的乐器人们并没有放弃。王冬渤19岁便进入营口东北乐器厂,今年43岁的他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经营着一家自己的钢琴公司。虽然不是身居一线的制造工人,但是对于乐器、对于钢琴,他有着自己的情结:“我从老厂子出来,带着一帮老伙计,就是不希望这个传统丢了。”从一点点盖起厂房到寻找销路,再到现在的订单化经营,他认为营口的乐器制造传统悠久,并且有出色的技术,丢了太可惜了。
同样,王彬也是从乐器厂出来,起初因个人原因到南方的钢琴厂打拼,看着自己带去的技术成功地使南方的钢琴厂火了起来,王彬心里一直暗自盘算何时回家大干一场。“东北人都恋家,我还是希望可以回到家来做。”就这样,王彬回到了营口,可是老厂子已经不复当年的雄风,面对这种情况,她也开创了自己的企业:“我的梦想就是把营口的乐器推到国外去。”2014年初,面对来自英国的订单,王彬即将实现这个梦想。
73岁的陈和富没有回到上海,而是在营口扎下了根,如今陈和富和家人在营口经营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中高档提琴,年产4000多支。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产品就可以组织一支乐队。乐器不比其他的产品,它永远不会过时,而一把好的手工提琴更是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我不回上海了,在营口大半辈子了,我就想踏踏实实地把提琴做好,把手艺传好,把徒弟们带好。”
王咸敬退休多年,而他的女儿王佩玲成为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音乐教育方面的教授,累计培养学生已经超过4000人,女婿郝明也在营口经营着一家自己的钢琴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王咸敬的外孙郝博,已经走出营口,走向世界成为了一名青年钢琴演奏家,至今仍在美国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而像王咸敬家这样一辈子和乐器结下不解之缘的家庭,在营口还有很多。从营口姑娘出嫁要钢琴作嫁妆的细节,也能看出乐器对于这个城市的深刻影响。
在营口,有着乐器情结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愿意离开乐器制造行业,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有着极其光明的市场前景,或是有着一夜暴富的投机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对乐器制造的热爱,以及对那曾经辉煌的留恋。至今,“诺的斯卡”仍时不时被他们提起,许多营口人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品牌还可以复生,或者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可以作为带头人再带领营口乐器走向辉煌。
从产业集群到重振雄风
据辽宁省营口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局党书记、局长曲景太介绍,2009年,营口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乐器产业园区,紧紧围绕以实现营口文化强市所确定的打造“中国乐器之都”的目标,并以建设乐器产业集群为工作重点。去年初,营口市委、市政府对于辽宁(营口)乐器产业基地又有了新的规划,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功能区:音乐文化体验博览区、教学实践与综合服务区以及生产区。2012年8月,该园区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为辽宁省首个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辽宁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现已成为国内同类乐器产业园区中规划起点最高、设施配套最齐全的乐器产业示范区和集聚区。
截止到今年7月中旬,产业园区已经推进乐器产业项目150个,其中已进驻乐器项目14个(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7个),已落实签约即将开工的项目4个,重点在谈意向项目16个,其他在谈项目116个。总设计产能为年产钢琴2.2万架,提琴4000支,吉他2万把以及部分琴凳等配件,总占地23.8万平方米,累计总投资4.2亿元。陈和富、王冬渤等人的企业和新厂区就已入驻园区内。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科科长邓晓杰告诉记者,乐器产业基地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乐器行业规模小,大型乐器龙头企业国内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宏观经济形势下带动乐器消费市场低迷,影响乐器企业投资,落地项目并不多,部分项目进行缓慢以及各地文化产业竞争相对激烈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于营口有关部门和乐器厂家来说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但也是振兴营口乃至东北乐器的必然经历。他们称,有信心把这个渤海重镇,通过乐器,通过音乐和文化,打造成为一流的文化强市。(中国文化报/胡克非 驻辽宁记者 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