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三:音乐旗帜永不褪色
录入时间:2013/7/9 13:59: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7月7日清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里的汪立三塑像前摆满了鲜花和蜡烛,不时有音乐教师和学生伫立在此,进行一场夏天的道别。惊悉在黑龙江工作和生活多年的著名音乐家汪立三6日晚在上海因病逝世,很多第二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哀思。
他是龙江音乐的一面旗帜
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哈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陶亚兵是汪立三的学生,提起恩师,他感触颇深。陶亚兵说,汪先生是黑龙江音乐界的一面旗帜,对黑龙江音乐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热爱黑龙江的音乐文化,对北方民族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创作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享誉国内外。陶亚兵回忆说,汪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哈师大音乐学院如今有了自己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饮水思源,是汪先生奠定了扎实基础,对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音乐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回忆初见汪立三的情景时说:“那是196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父亲苗实带回两位又黑又瘦的客人,虽然家里没啥像样的饭菜,就是大■子粥和萝卜丝咸菜,但是他们吃得那个香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音乐大才子汪立三和钱正钧,当时正在北大荒农场劳动改造。”2008年,定居上海的汪立三回哈参加“哈夏”音乐会,苗笛最后一次见到老先生。听闻苗笛在搞《黑龙江百年故乡音乐家回顾展》,汪先生非常高兴,他说,只有音乐家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哈尔滨的音乐事业才有光辉的未来。
以推广高雅音乐为己任
曾经采访过汪立三的本报资深编辑曾一智回忆说,19年前她曾对汪立三教授进行过一次访谈。汪老师针对哈尔滨存在的问题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说:“一场高雅的音乐会首先应该强调专业性、学术性。哈尔滨作为一个向国际开放的城市,是否在文化上也够国际档次?这几年老听见‘北方音乐名城’的说法,但如果在这个城市听不到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就无法承担这个称号。”曾一智感慨地说,曾经哺育一代又一代黑龙江音乐人的汪立三、吴启芳夫妇已经先后离开我们,但愿他们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