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劝世人休逞凶,人要本分心要公,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11日,青海民间盲艺人毛延奎时隔三十年后,再次拉起二胡唱起贤孝,“二劝世人体偷盗,黑心的钱财守不牢,不见贼人常富贵,只见贼人坐监牢。”
西宁贤孝是一种流传于青海省东部河湟地区的民间说唱形式,它以唱腔单纯、易学、生动有趣而广受青海省群众的喜爱,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种,由于其大部分曲目的内容是弃恶扬善、表贤道孝、劝化人心,因此流传甚广,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盲艺人:贤孝快失传了
毛延奎是青海老一辈贤孝盲艺人,从小学习各类曲艺,包括西宁传统贤孝、秦腔,提到少时学艺,老人显得特别激动,“那个时候,我们7、8个盲艺人一起出去,边学边卖艺,去过平安、张家湾,甚至去过甘肃张掖、天水等地,还遇到过狼群,这一出去就是半年。”
据记者了解,贤孝主要承传者为民间盲艺人,据说在清代后期即有专门的组织教盲人学习贤孝。
毛延奎老人告诉记者,“行里有句老话,叫‘经行走丝行守’,意思是在丝行学习的艺人要四处游走卖唱获取生活来源,而经行学习的人都是受人邀请去各地表演。”老人作为经丝兼学的艺人,在当时很受同行羡慕。
“后来听贤孝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人请我们去唱。”毛延奎老人看上去有些失落,“没办法,为了生活,三十岁就改了行。”
据了解,西宁贤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贤孝曲子都是口口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
“现在听的人尽管有,但学习贤孝的人却几乎没有了,尤其是传统贤孝,更是没人学。”毛延奎老人遗憾地告诉记者,“加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西宁贤孝的曲、词都被其他曲艺更改了,甚至把两个不同的曲合在一起唱。现在,除了我们几个,没人会唱传统贤孝了,也没有人来学。”
“西宁贤孝的内容大多是劝化人心的,是好东西啊,可惜要失传了。”毛延奎老人说完便拿起手边的二胡唱了起来。“一劝世人休逞凶,人要本分心要公,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
群艺馆:正加大保护力度
据了解,2008年西宁贤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9月,西宁市群众艺术馆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园林小学建立了西宁贤孝传承基地。
“西宁贤孝是青海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解放后延伸出了具有舞台化的快板贤孝,但我们更着重保护大贤孝(西宁贤孝)。因为会唱西宁贤孝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西宁市群众艺术馆调研部主任贾桂君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的保护西宁贤孝,我们建立了三个传承基地。”贾桂君说,“除了大通还有湟中、湟源,这三个基地都是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确定的。”
“把基地建立在学校,也是响应非遗项目进校园这个项目,从娃娃抓起,培养传人,让老艺人当老师去教民间曲艺。”贾桂君说。
贾桂君表示,仅仅靠群艺馆的力量去保护这些民间艺术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建立传承基地,提供资金支持,让基地自身再去保护和发扬,这样才能让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
“除了创办传承基地以外,我们(西宁市群众艺术馆)办了场以贤孝为主的曲艺大赛,还建立民间曲艺培训班,举办展演,并巡演,还给民间曲艺的传承人制定一年工作任务,要求他们主动进行传承。”贾桂君告诉记者,“我们还积极搞宣传,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听民间曲艺。”
贾桂君告诉记者,与西宁贤孝一样,因为缺少接班人而快失传的青海民间曲艺还有“道情”、“官弦”、“打搅儿”等,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曲艺传承下去,是群艺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而社会各界也应该多加关注多加重视。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